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长三角 > 正文

红色长三角|“红色家庭”情系大沽路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吕倩雯     作者:吕倩雯     编辑:黄佳琪     2021-07-20 16:59 | |

在上海市中心的众多马路里,大沽路并不算长,只有八九百米的距离,但它却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它最早是条断头路,由黄浦区的老大沽路和静安区的新大沽路组成,直到1966年,断头路打通,才合并成了如今的大沽路。

时间追溯到80多年前,在新大沽路411弄4号,曾生活过一个“红色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家族里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参与过革命,有的甚至成为了革命的领路人。作为家族后人,郦亮从未忘记过发生在外婆那辈人身上的红色故事。

后排左起:小舅公钟信耀(陈古海)、姨婆钟雯娟、外婆钟雪影、大舅公钟沛璋

前排一人:钟家四姐弟的母亲

创办电台 传播思想

“我的外婆钟雪影是家中长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小妹。”1939年至1940年,钟家四姐弟里的钟沛璋、钟雯娟和钟信耀(后改名陈古海),在学校里受先进思想的熏陶,成为中共地下党员。

抗战胜利后,钟信耀、钟沛璋决定办一座广播电台作为宣传阵地,配合正在兴起的学生运动,宣扬进步思想。为避免被国民党查办,电台以“中国国民党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的名义主办。“电台计划安排的节目内容,大多为京剧、越剧、沪剧等,偶尔穿插播送一些‘特地编排’的节目。”

1946年3月10日,中联广播电台成立,“中联”二字寓意联合中国的一切进步力量。钟家四姐弟的父亲钟惠勤为电台提供了资助。这是当时唯一由中共地下党主办,以民营商业电台为掩护的广播电台。电台设立在新大沽路钟家宅子里,家中的三大间被拿来作为播音室和办公室,发射机就设在钟信耀的房间里。

“电台配合当时上海的学生运动,做了不少宣传报道,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电台。” 1946年6月,上海100多所大中学校召开“尊师庆功联欢会”,会上喊出了“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口号;不久后,上海学生争取和平联合会成立,数万群众参加了欢送“上海和平请愿团”赴南京请愿活动,并举行反内战示威大游行。中联电台排除万难,及时将实况广播出去。颇具影响力的宣传报道活动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1946年7月,国民党以整顿电台为借口,将中联电台封闭。

及时撤离 留存火种

“外婆虽不是党员,但她理解革命,也暗暗支持着家人正在做的事业。”由于要遵守党的纪律,弟妹们并没有将自己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告诉长姐。但家中常有儒雅朝气的年轻人进出,一群人在房间里一坐就是大半天。“外婆说,她能隐约察觉到他们在进行秘密活动。”

1947年秋,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国民党反动派对于地下党的搜捕和迫害持续升级。随着中联电台的关闭,国民党当局开始注意到新大沽路411弄4号这座宅子。“特务直接到老宅来搜查抓人,所幸当时两位舅公都不在家。”

但特务的到来,意味着钟家已经被盯上了。“外婆觉得最要紧的就是尽快通知两位舅公不要回家,迅速撤离上海。”郦亮说,外婆知道在圣约翰大学读书的小舅公当天有课,于是她避开特务的盯梢,直奔圣约翰寻人。

但到了学校后,钟雪影碰上了一个问题:偌大的校园,如何才能找到弟弟?

“外婆急中生智,在学校各个车棚里寻找小舅公的自行车,以此来确定他所在的教学楼位置,然后第一时间通知了小舅公,让他快走。”

最终,钟家的两位年轻人都及时撤离了上海,钟沛璋去了杭州,钟信耀去了解放区。

“很多年之后,我的两位舅公还在感叹,外婆对整个家庭、对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郦亮说,如果不是外婆的睿智和勇敢,舅公们可能早已被捕牺牲,也就没有机会再为党的事业奋斗了。

缝制红旗 迎接解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进入倒计时阶段。此时的上海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巷战在激烈进行中,国民党反动派仍在垂死挣扎,宪警特务还在疯狂地抓人。受党组织指派,郦亮的大舅公钟沛璋从杭州秘密回沪,负责筹划上海迎接解放的宣传工作。

“当时组织急需一面巨幅红旗,正巧我外公在绸缎庄当会计,能拿到整匹的红绸布。”钟家人临危受命,承担了赶制红旗的任务。为避人耳目,5月24日晚上,红色绸布被悄悄送至钟家,拿到绸布后,郦亮外婆钟雪影便和家中其他女性成员连夜缝制。直到凌晨3点左右,特大红旗终于赶制完成。5月25日天一亮,这面由钟家人缝制的红旗就被悬挂到了上海市中心跑马厅(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钟楼上。

迎风飘扬的红旗,见证了南京路的新生,也见证了上海的解放。“跑马厅是殖民主义者占领的地方,能在跑马厅升起红旗,是很有象征意义的。”

曾生活在新大沽路411弄4号的那个“红色家庭”,如今已开枝散叶于全国各地。那座宅子所在的位置,已成为现在的延中绿地。不过,郦亮的家族微信群,却仍叫“情系大沽路”。2016年,郦亮和爱人决定在延中绿地,这个不算热门的取景地,拍摄他的婚纱照,“这个地方发生过太多和我的家族有关的故事,我希望能在这里留下人生中最重要的照片。”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