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上海时刻·乡愁|最好稻米和最美艺术,寻味沪上首家田间美术馆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范洁     2018-11-23 12:36 | |

没有璀璨炫目的灯光,没有高楼大厦的衬托,与农田相伴,与草木相生……在青浦“茭白之乡”练塘镇,坐落着上海首家乡村美术馆——可·美术馆近日,练塘艺术计划“田字旁”艺术展开幕,当乡村与艺术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田是一个有趣的字儿,方方正正,却也变幻无穷。‘田’的下面加‘土’变成‘里’,练塘是陈云故里,加‘木’变成‘果’,秋天是丰收成果,加‘心’就成了思,在田头思考,就有了美,有了艺术,有了可·美术馆。”现场,策展人如是介绍这座被田包裹的美术馆。

美术馆邀请22位艺术家,既有江南美学对美丽乡村的表达,也有短期驻留对练塘风情的体验,借助美术馆的地域宽度和周围环境,作品不局限于美术馆的展厅和院墙之内,还出现在屋顶上、马路边、田野间甚至水沟里。

例如,率先跃入眼帘的作品《无名高地》,从残垣断壁中观察农村变迁,清观众重新涂鸦设计,“一道道门和墙像是一座座纪念碑,纪念着曾经在这里的生活痕迹。”

作品《万物生长》移植了两平米茭白田,构建开放式的自然景观,装置材料内置其中,人造的、工业的、时尚的物品与自然景观并置,形成交互式的对话。

作品《Another being Ⅱ》以居民遗留各种老旧物件、玩具用品为材料,在艺术家们看来,这些覆盖厚厚灰尘的“日常物”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在练塘的田上,长最好的茭白、长最好的稻米,还会长最美的艺术。”可·美术馆希望,通过拓宽展览空间,让更多观众与居民融入艺术的场域氛围,在农村与现代的碰撞中,迸发别样的乡愁与文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