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乡村达人|新浜山歌和花篮马灯舞传承人郁跃峰:歌舞相伴 不亦乐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洁     作者:杨洁     编辑:黄佳琪     2019-01-25 09:10 | |

冬日午后,在松江新浜镇文体活动中心的二楼排练室里,十几位舞者手提花篮,脚踩乐点,翩翩起舞。这群姑娘将在镇上的新春团拜会上表演花篮马灯舞,如今正忙着彩排。而在一旁指点的,正是新浜镇大名鼎鼎的“草根”明星郁跃峰。

郁跃峰是土生土长的新浜人,而新浜镇素有“山歌马灯乡”之称。2009年和2011年,花篮马灯舞与新浜山歌先后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郁跃峰身兼这两个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身份,在生活中可谓歌舞相伴不亦乐乎。

图说:新浜镇大名鼎鼎的“草根”明星郁跃峰。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新浜山歌属于耕稻歌,多是农民口口相传的曲子,有唱丰收的,有唱好人好事的,也有唱爱情故事的,主题不拘一格。郁跃峰回忆,小时候夜间乘凉时,常常能听到清澈的嗓音穿过空旷田野,传到一里之外,令他心旷神怡。“传唱的人都已经六七十岁了,如果再不保存恐怕要失传。”怀着保留家乡民间文化的心,郁跃峰前前后后拜访了身边所有能找到的老艺人,凭着他的记忆,记录下了一度失传的多首山歌。经过十几年的坚持,口口相传的山歌留存下来,汇成厚厚一本《新浜民歌文学集成》,共收录了103首歌谣。

在收集散落民间歌谣的过程中,郁跃峰又偶然发现了几乎失传的花篮马灯舞。新春将至,载歌载舞是农家常见的迎新方式。“解放前几乎每个村都组织花篮马灯舞队,春节时先在庙场点灯齐舞,再挨家挨户串门,邀请亲朋好友共赏。”郁跃峰说。

“当当当——”夜幕降临,伴随着民间打击乐“七字锣”的敲击声,骑彩马的头马者扬着红白相间的马鞭在前面奔跑,身后跟着的,是提花篮、持手绢的白娘娘、潘巧云,身着戏服的法海、许仙,还有撑着黄绸大撑伞、身穿彩衣的伞灯女……整个队伍随着锣鼓节奏不断变化着,五彩灯光照亮黑夜,热闹又喜庆。

图说:郁跃峰向老艺人请教后,自己摸索着做表演要用到花篮、马灯等道具。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为了寻找灵感,郁跃峰经常深入田头,回去后结合资料编绘剧本,熬夜创作。表演要用到花篮、马灯等道具,郁跃峰先向老艺人请教,再自己摸索着做:一场演出16个花篮,每个花篮要做一周才能完成,一匹马也要做三天……坚持与努力终究没有白费。花篮马灯舞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从初期的4马4花篮,逐渐扩充到6马6花篮、8马8花篮,甚至有两支队伍混合会串。表演者也从全部是男性,变为男骑马、女挑灯。

传统艺术的传承更需要适应时代的创新,才能吸引到更多年轻人。传承人郁跃峰深知这一点,近年来他不断寻求新浜山歌和花篮马灯舞的创新形式,请来了多位艺术家编新的配乐、队形,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郁跃峰还开创了舞台表演形式,将传统马灯舞推向更高更广的平台。“现在,花篮马灯舞队的假日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外省市也时常会邀请我们去演出。”郁跃峰自豪地说,“‘非遗进校园’后,学校里也开始有了花篮马灯舞队,娃娃们也会跳了。”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通讯员 张小小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