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从“老头暴打孩童”谣言看造谣的门槛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丹     编辑:郁晶陶     2018-01-18 13:24 | |

一则“50岁老头暴打8岁孩童”谣言,在上海警方的连夜侦破下火速查处,造谣人被拘,骇人谣言也随之真相大白。从传谣到破案,整个过程不过短短一夜,但在真相大白之前,我早早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同圈子的朋友或转发或评论这一编造得“有板有眼”的谣言,多数人是将信将疑,传播速度却是绝对的“火速”。

这几年,网络媒体迅速发展让人尝到甜头,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困扰却愈演愈烈——造谣的门槛似乎越降越低。据统计,光2017年全年,上海发现并依法查处网络谣言案事件390起。如果说“老头暴打孩童”的谣言还只是编造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事件”,查清事实就能讲得一清二楚,删帖的删帖,处罚的处罚,看热闹的一散而去,那么,一旦涉及到公共利益和公共政策的时候,谣言似乎没那么好打压,经常会遭遇到“越辟谣越传谣”的情况,有些多次改头换面,“冷饭”炒热二次传播,有些则带来极大的损失,就比如,前几年的“抢盐风波”引起社会恐慌,香蕉“催熟剂”使得海南蕉农几乎血本无归。

新传播技术打破了传统大众传媒垄断社会传播的格局,但“信息时代”却不该被盲目讴歌,多些冷思考从来不是坏事。我觉得,一方面,公众不要在不知不觉中做了谣言的“帮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情绪,多一些较真,少一些着急转发,另一方面,网络平台提升“自净能力”迫在眉睫,需要更严格地控制消息出口,不要为了流量而让谣言满“网”飞,而主流媒体也要严守自己的严谨本色,强化辟谣的权威力度。从某种程度来说,许多谣言主要还是信息不对等、公信力丧失等的产物,要让谣言无处可逃,权威部门要第一时间回应公众困惑,发布的消息也要真实、准确。此外,法律的保驾护航也至关重要,可喜的是,这几年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网络环境的整治,强化网络信息管理,比如,规定互联网注册用户要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刑法》增加“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网站论坛的跟帖和评论需要审核等。针对网络谣言,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抬高造谣的门槛,才能打破“网上的东西不敢相信”的怪状。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