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今日论语丨对尚贤坊被拆当一查到底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秦丹     编辑:郁晶陶     2018-01-19 12:51 | |

今天,新民晚报独家报道了上海市属文物保护单位尚贤坊被拆掉一半的消息。

精致典雅的过街骑楼和黑漆大门,西班牙巴洛克风格立面,西洋浮雕装饰,楼高两层,内有天井,典型的老式石库门,郁达夫曾在此邂逅王映霞……这般承载着人文记忆的历史文化资源,无可取代、不可再生,就这样悄悄消失了?难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历史建筑的敬畏、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对民情舆论的敬畏,也可以全然不顾?

去年6月巨鹿路888号遭遇“毒手”,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同志曾要求“对破坏历史建筑的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随后的处理结果是: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对2个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可以说,这样的惩处力度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均可谓史无前例。

令人玩味的是,两年前尚贤坊就“险遭拆毁”,因文史研究者的呼吁奔走引起公众关注,才最终达成“保护共识”:上海新尚贤坊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表示会尊重历史、修旧如旧,“每一平方米都恢复原貌”。真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承诺言之凿凿,还公示了《尚贤坊保护性改造设计方案》,但,还是,被,拆了!

巨鹿路888号老洋房、尚贤坊石库门里弄的遭遇,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相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文物保护的态度。最近尚贤坊附近要开发K11二期,文史研究者娄先生一听到消息就不断同政府部门沟通,要求注意保护尚贤坊。但结果呢?有关单位上午解释说是“保护性拆卸”,承诺以后会恢复。但这恢复出来的,不是个“假文物”吗?

对于拆毁价值无可估量且无法恢复的建筑文物,能不能罚到当事人倾家荡产?现在法律规定的惩处力度到底够不够?如果不够,立法能不能跟上?因为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终究依赖于人们的认知和认同。比拆掉实体文物建筑更可怕的,是拆掉人们心中正确的历史观、发展观和文化观。在打造“卓越全球城市”、追求精细化管理的当下,敬畏并传承城市的文脉和文化,是第一课,也是重要的一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