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学思践悟十九大】今日论语丨克服人才评价“三唯”倾向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编辑:郁晶陶     2018-02-27 13:29 | |

人才评价看什么?不同类型的人才应有不同的标准。如果“一刀切”,用同一把标尺来衡量各有所长的人才,显然不利于实现人人尽展其才的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

正如《指导意见》所说,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仍存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比如,在科教等一些领域,“唯论文论英雄”的倾向就长期受到诟病。有些医生的临床能力受到患者和同行认可,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论文数量,难以获得晋升。甚至有医生表示,“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在高校、科研机构,晋升职称对论文的要求更高,在论文压力下,一些高校出现了教师不愿上讲台或在讲课时敷衍了事的现象。

去年,《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要求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等文件也陆续出台。要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就要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

《指导意见》提出要实行分类评价,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并对一些重点领域的人才评价改革提出了要求。比如,对于科技人才,要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结合各领域实际情况,让人才评价体系更科学合理、客观公正,优秀人才才会更多地脱颖而出,并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展现才能、获得成长,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