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幼有所托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丹     编辑:郁晶陶     2018-05-03 12:01 | |

旅居海外的表妹发来消息说,7个月的小外甥开始上幼儿园了。

7个月就去上幼儿园?我不禁发去一连串问题:那么小适应吗?看护人员靠谱吗?吃饭喝奶怎么办?为了打消我的疑虑,表妹发来密密麻麻的两张表,一张是当地幼儿园的婴儿日常作息表,作息表里喂奶、睡觉、运动各个方面涵盖其中,另一张则是婴儿辅食添加表一周计划,花式花样每日不同。对于同样是双职工又没有老人帮忙的表妹而言,送小外甥去托儿机构或许是她唯一的备选方案。

表妹的选择,不禁令我想起同样面临着育儿压力的无数上海年轻家庭。人们时常说,要让老有所依,而如今,怎么才能“幼有所托”同样挂在人们嘴边。去年接连几件托幼事件,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幸运的是,五一节前夕,上海出台了《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让0~3岁幼儿的社会看护有法可依,更有了监督机制。更令人开心的是,今年7、8月,五个试点区或许就有托育“样板房”。

像表妹这样7个月就能放心地将孩子托育,其实并非新鲜事。以前很多机关单位、工厂都有自办的幼儿园,除了给职工子弟上学用,也对社会招生,多数年轻的父母带着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就去上班了,我自己就曾享受过“父母楼下工作,孩子楼上托育”的“陪妈妈上班”的待遇。只不过,后来因为生育率下降,无论是单位自办还是公办幼儿园的低龄托育需求越来越少,加上有些自办园不挣钱没了积极性才停办了。

托育重开,绝非易事。一来财政如何支持、企业如何下账,都是一个需要重新规划的事。二来,和过去相比,家长对托育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最难点之一——家长们不再满足于只是托,还对育的过程有了教的要求,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早教。《意见》出台,自然各方叫好,或许有很长的路要走。家长们的难题有希望解决了,但资本的风也开始悄悄吹起,资本逐利的过程是否真的能让百姓谋到福利,除了需要良心,更需要《意见》背后的监管执行力。此外,最重要的是,家长们也不妨调整下心态,不要盲目追着“早教之风”,刚出襁褓的孩子或许在大多数时候养比教更重要。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