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人脸识别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潘高峰     编辑:郁晶陶     2018-06-07 12:18 | |

昨天看到一条新闻很有意思:最近一个多月里,乐山大佛景区内连续抓获了4名网上逃犯,让许多网友打趣称“乐山大佛景区比张学友演唱会还牛”。

张学友演唱会这个“梗”,不少读者都已经熟稔。今年5月20日,张学友浙江嘉兴演唱会吸引了数万歌迷,有个潜逃了3年的逃犯,也去听他的演唱会,结果一露脸就被警方锁定。这也是继今年4月7日南昌演唱会、5月5日赣州演唱会后,警方再次在张学友演唱会现场抓获逃犯,张学友由此被封为“逃犯克星”。北京警方的官微“一本正经”表示:“你要多开演唱会。”外媒也关注了此事,报道称“中国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在中国流行乐歌星的演唱会上抓住逃犯”,还为“逃犯克星”该怎么翻译而争论。

说实话,“逃犯克星”只是巧合。真正牛的不是张学友,而是不断提升的警务科技。尤其是人脸识别这一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类警务和非警务场合,也由此再度引发了关于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的热议。

其实,这种争论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为了解决技术难点,提高面部识别的准确性,研发或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公司往往会大量积累数据,完善系统深度学习能力。据报道,201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位教授发现,经过谷歌图片搜索一个匿名婚恋网站上的用户照片,能轻而易举地人肉这些用户的真实信息。迪士尼也曾遭消费者投诉,它擅自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获取消费者的信用卡信息,为其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产品。Facebook则早已建立了有440万张标签化的人脸池,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调查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和习惯,精准推送信息。在国内,有美图软件生产商已识别了超过10亿张人脸照片,建立了数亿规模的名人图片库。警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能对隐私保护更注重,但由于大量的外包合作,同样有隐私泄露的风险。

便利与安全,永远是双刃剑。人脸识别同样如此。我们不能因为新技术存在隐患而拒绝它,那是一种倒退。但同时,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评估其社会影响,并在法律和技术层面做好应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