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别让孩子“空了心”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易蓉     编辑:郁晶陶     2018-07-11 12:46 | |

暑假开始,孩子们进入“放飞”模式,家长开启“集体焦虑”。微信群里的“老母亲”们每晚互相交流,如何填满孩子们的空闲时光。家长们互相支招,报名50天夏令营的,参加社群单词课的,报名志愿者的,组织旅游的……可是再怎么“充实”,大家的无奈很一致——什么活动都抵不过电子产品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花了时间,付了钱,孩子的参与感却不怎么样。

对比家长们的热火朝天,正值最有生命力阶段的青春少年们却显得“冷冰冰”。“除了打游戏、刷短视频和手机聊天,你到底想要干嘛?!”“不干嘛”“随便”,父母们的呐喊和追问却得不到答案。

“写作止步于实用和功利,写微博、发短信、写广告词、写报告。母语水平不高,更是反映了国民精神的空虚与苍白。”不久前,在国家语委一项“十三五”重点课题的开题会上,八旬语文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质问,“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将来准备干什么?”没有思想、没有信仰、没有梦想的“空心人”究竟是谁造?

咖啡馆里偶遇两位完成高考的高中毕业生,竟十分努力还在刷题。一位学生正自学大学高等数学,他告诉同伴这是为准备开学后参加水平测试,争取免修节约时间以选择更难的课程。佩服学霸的自律,却也不禁感叹,这一定是一个从小习惯抢跑的孩子,不知道他除了追求学分和积点,是否也能从容在生活中找到多元的快乐和更丰富的精神追求。

暑假怎么过,固然考验父母的统筹安排能力,而暴露出的矛盾和焦虑何尝不是教育本源的问题?父母们是否能意识到,长期积累的“无所谓”,已经阻断了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空心”的孩子,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无法收获真正的快乐,这何尝不等于是一块越来越大的“石头”压在孩子心头?而一旦“向心之路”已经郁结堵死,我们又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阳光?

为人父母的难,或许不亚于任何科学问题的求解。但幸运的是,简单如同一起吃冰淇淋,一起踢球,高质量的、不功利的陪伴总是能带给孩子暖意的。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