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中国游学娃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卫蔚     编辑:郁晶陶     2018-07-31 12:56 | |

日前去英国公干,无论是拥挤的街头还是闷热的地铁里,到处都挤满了一群群中国孩子,让我恍惚觉得自己仍在国内。

在希思罗机场等待过海关的两个半小时里,触目可及,前面至少有3组二三十人不等的“游学团”,身着统一服饰的孩子们凑堆叽叽喳喳,眼里闪动着好奇兴奋,有的甚至迫不及待地盘算着想去哪里参观。

可是,周末走在免费的大英博物馆和图书馆,并没有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国孩子,反而是英国本土学校趁着暑假由老师带着学生徜徉知识殿堂。那么多中国“游学娃”去哪了呢?据久居英国的朋友介绍说,由于伦敦住宿贵,一般中国游学团会减少在伦敦停留的时间,组织学生去牛津或剑桥,并在附近乡村留宿。不过,当地著名的学院为减少游客骚扰,一般都会收取价格不菲的门票。“中国游学机构可舍不得花几十镑让孩子们逐一参观。所以暑假里在牛津和剑桥街头闲逛的中国娃娃已经成了当地一景。”

据说,在中国,游学行业正迅猛扩张,利润增长保守估计每年在30%-50%之间,未来5年市场将达千亿规模。可与此相悖的是,家长支付高额费用,孩子却只“游”不“学”:游学团仅仅停留在带孩子去参观名校,却很少安排与当地学校师生进行有效学习交流,不能真正达到研学的目的。一些游学团除了打上“游学”标签外,安排的日程与成人旅游团无甚差别。

“游学”的概念最早发源于英国,是学生们为了弥补课本所学不足而开展的以丰富知识、培养素质等为目的的旅行。如今,望着暑假里一批批中国游学团,不知道英国人会不会为游学变了味而一声叹息。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