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不是神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董纯蕾     编辑:郁晶陶     2018-08-14 12:53 | |

有些伤感。小半年的光景里,采写了多篇告别、纪念科学家的文章。自是无法深入体会当事人的心路历程,斯人已逝,再详尽的采访,与主人公的人生相比终究只是走马观花,然而,即便只字片语,零星片段,足以教人动容动情。

落笔已是尽量的克制,不想赖着煽情博取读者的共情,也不想不必要地勾起逝者至亲至爱的伤心。道别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总工程师林尊琪,我们在微信版报道中特意收入了林院士多年前的一段录音,后台有一则真情的留言:“最近每晚都听一下林老师这段音频,就像是他还没有离开我们。在这个纷扰的社会里,林老师他们对于科研与教学最执着最纯粹的追求,不断涤荡着俗念浊思。”

追思英年早逝的药理学家王逸平,科研同仁有一段感言,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虽然王老师遭受了很多病痛,终日忙碌,甚少陪伴家人,但他坚信自己最想要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而不是在迎来送往中匆匆度过一生。这就是有质量的生命,与长短无关!”

是啊!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再一味宣传或者说鼓励人们牺牲健康、家庭时间甚至生命追求理想与信念,每个人都可以有他的人生选择,有享受生活的权利。然而,对于那些选择牺牲而追求理想与信念的人,我打心底里敬仰。他当然清楚要付出什么牺牲什么,他当然有能力过上舒适的生活,但这是他的选择,因为如此,殊为不易!

我们以前说“榜样的力量”,后来有了“偶像的崇拜”,现在常把“男神女神学霸”挂在嘴边,又或者用“别人家的基因”来表达对优秀者的赞美。有时冷静地想来,因才华与成就而“惊为天人”之余,这些“别人家”的“神”或许隐含着某些心理暗示:有一种优秀是无法复制的,我们怎么也学不来的,也不必讨论从中汲取怎样的力量。于是,轻而易举地赞美了别人,也轻而易举地宽待了自己。

写罢追忆王逸平的第二篇通讯,有句话在心里反复回响:世界上没有药神,只有把创制新药造福苍生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不是神,不要神化,还原真实的人生,让真正的力量,直抵人心。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