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垃圾分类,你会吗?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郁晶陶     编辑:黄佳琪     2018-09-07 13:46 | |

垃圾要不要分类?相信很多人会点头称是。不过,说到具体怎么分、怎么每次都做对这道选择题,可能很多人就不太自信了。至少,好几次我拿着喝完的奶茶塑料杯站在路边的垃圾箱前,都会犹豫一下是扔进“干垃圾”还是“可回收物”。

上海的生活垃圾“四分类”,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简单明了。但即便是这样看似简单的分类方法,具体到五花八门的生活垃圾和复杂多变的生活场景,依然可能让人感到困惑。

近日,上海绿化市容局的官方微信公号“绿色上海”推送了一篇文章,讲的是要避开垃圾分类的几个“误区”。看过之后,长了不少知识!比如,虽然是纸张,但厕纸、餐巾纸等并不可回收,属于干垃圾;无论湿不湿,纸尿裤都是干垃圾,大骨头虽是厨余,但因为“难腐蚀”,也是干垃圾;塑料饮料瓶里的饮料没喝完,应先将液体倒尽,再将塑料瓶冲净压扁后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中……

推广垃圾分类,难的是知行合一。作为城市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责任投入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去,但也不能不承认:垃圾分类,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像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分类“误区”,恐怕不少人都会不小心踏入,如果没有充分、耐心的知识普及,垃圾分类的效果就很难达到预期。垃圾分类不能“凭感觉”,而是应明确地知道该怎么做。

推动知识普及,政府部门首先应该当仁不让,同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如今,上海正在进行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宣传“七进”活动(进社区、进村宅、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指导手册等科普材料,应进入每一个家庭,成为一种“生活指南”,尽量“辐射”到每一个人。知识普及的过程,其实也是将垃圾分类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的过程。政府与社会力量结合,从知识普及到实践指导,都大有可为。不少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小区,已经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垃圾分类的“教”与“学”双方,完全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这项有益于全社会的事业。

垃圾分类,你会吗?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