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人工智能畅想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丹     编辑:郁晶陶     2018-09-20 12:08 | |

这几日的沪上热词非“人工智能AI”莫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对时代而言,人工智能不仅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更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曾经,科幻电影里面经常这样描绘未来的舒适生活,下班回家推开家门,空调早就打开,灯光早已调好,孩子有机器人照看,你需要做的只是坐进多功能娱乐椅子上等着自动送餐以及餐后娱乐,甚至有访客到来,都无需起身开门,人脸识别会在识别来客之后自动打开。在这些电影中,未来人类因为有智能化的“吃喝拉撒一条龙”而变得四肢退化、体态臃肿。而今,AI,这个原本带着科幻色彩的名词,正一步步走进人类的现实生活。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智能家居用品,再到智能课堂学习,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人工智能而改变。

那么,新的问题也产生了: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舒适,是否会让我们变得懒惰?未必。其实,回顾人类科技发明历史,你不难发现,“偷懒”许多时候或许正是推动进步的创新动力之一,比如,因为不想手洗衣服所以发明了洗衣机,因为不想刷餐具所以发明了洗碗机,因为懒得爬楼所以发明了电梯……在我看来,真正意义上的“懒”,不是单纯指瘫坐在沙发上“不动弹”,而是身体不行动、头脑不思考。人工智能带来便利,也让人节省下许多重复、简单劳动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

不过,真正能让人偷懒的机器化“吃喝拉撒一条龙”,或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的朋友在一家银行工作,今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消息很有意思,她所在的银行近期在推出智能化机器来提供金融服务,但是由于环境光线的问题,客户的脸因为太亮而无法识别,于是大堂保安有了“新工作”——打一把遮阳伞,令人不禁感慨“智能化机器还是需要人力辅助”。我曾在采访时遇到过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罗素·泰西尔。作为人工智能专家的他就曾预测过人工智能的未来,他说,现在的机器算法、深度学习其实并非新鲜产物,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但是真正要全面惠及人类生活可能要再等十到二十年。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