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学习软件的困惑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姜燕     编辑:郁晶陶     2018-09-28 13:44 | |

昨天早上看到一则新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这让我联想起一位朋友最近的吐槽。某天她突然在微信上愤怒地说:“学校怎么用这种APP做作业,这不是把孩子往手机游戏上引吗?”

她的孩子今年刚读一年级,学校指定一款“一起作业”APP做作业。APP的思想可能是“寓教于乐”,采用了“挑战”“闯关”“勋章”等形式,很多页面也完全按网络游戏的界面来设计,还有一些如“调皮精灵”“地心冒险”的浮标,点进去后可获得奖励或参与活动,虽然奖励的是学习材料等,但操作流程和配乐等与网络游戏几乎没有差别。除此之外,此款APP上还有些课外自学菜单,我感觉游戏的成分远大于学习本身。

这款APP并非一所学校采用,她的愤怒和质疑我当年也曾经有过。经常使用它来做作业,家长一不小心,孩子的手指就会“滑”到那些特别吸引他的地方,并异常“投入”地学习,让人担心不已。

青少年网瘾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比例接近10%。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指出要警惕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媒体的呼吁也屡屡见诸报端。

生活在网络社会,很难避免与各种网络产品打交道,让孩子生活在真空中也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理智的。学校通过一些网络软件完成通知、作业、学习任务,也可以理解和接受。但用于青少年学习的软件,应该功能单一,拒绝掺入游戏色彩。青少年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力非常有限,应当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而不知这款学习APP是如何混进校门,大行其道?此外,在开发环节上,是否也应有相应的审查部门对学习软件加以审核?从源头上肃清比患上网瘾再去医治,可能要好一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