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学艺术的目标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光     编辑:郁晶陶     2019-01-09 12:53 | |

艺术院校招生昨日启动。此前,曾有家长问:如果女儿作文很好,又希望她工作好找,那么是去考顶尖综合大学的中文系,还是戏剧学院戏文系——培养方向是编剧?我答: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圈,中文系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很大机会进入相对平稳的企事业单位;戏文系出来真想做编剧,则直接成为个体户,在文艺界或娱乐圈沉浮。家长回去就给女儿填了中文系。

若以“就业率”衡量,艺术院校的数字远远低于综合大学。按“规则”,就业率低的专业要被砍掉——可是总不能就把中国几个历史最悠久的艺术院校整个儿砍掉吧?于是,调研人员自省,在艺术圈还真不能以数字论英雄。

不能与就业直接挂钩,那么学艺术有什么用?家长通常会陷入这个“伪命题”——因为,艺术原本就是感性的代表,顺带说,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所以严格说来,“学艺术有什么用”这种惯性思维“不科学”。感性的事情怎么能以理性去分析呢?这就像是爱情,说不清道理。

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曾被邀请到戏剧学院导演系开讲座。导演系一年级学生积极举手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导演?”林兆华淡然道:“好导演天生就是好导演,是祖师爷赏饭吃,一般人,成不了。”天赋人权,让人生而平等。但是,天赋“艺”秉——天生的艺术细胞,不是人人平等的。巴赫家族在300多年里出了52位音乐家;葛存壮与葛优、陈强与陈佩斯、陈怀皑与陈凯歌父子档等——之所以有艺术世家,也是因为艺术细胞会遗传……

学艺术最“科学”的目的,就是“没有目的”,只管开拓自己的感受力,提升自己的感性素质,去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艺术家之所以都“讲究生活”,是因为他们能敏锐捕捉细节,细节越精致,生活越完美。很多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依然缺乏幸福感,就是因为缺乏对幸福的感受力。罗丹说:“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这里的“发现”指的就是感受力。那么,如何感受生活的美好呢?还真需要借助艺术来提升感受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