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反向春运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曹刚     编辑:郁晶陶     2019-01-14 15:03 | |

  一周后,2019年春运大幕拉开,将历时40天。

  春节抢票战的硝烟刚起,新词“反向春运”突然走红,指的是年轻人将父母或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返乡,恰与春运大军反向而行。

  其实早在5年前,这个词就已出现。公开报道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是今年春节的热门目的地。除夕前一周,飞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订单显著增长。

  方向一反,好处多多。一来省力、省钱。与客运大潮背道而驰,不必再为抢票焦虑,还可能淘到“白菜价”机票,说不定比火车票还便宜。二来同样能全家团圆,而且老人孩子假期较长,早出门、晚归乡,过年团聚更从容。三来也为大城市增添了人气。于是,一些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开始尝试全新的过年模式。

  有人感慨说,应鼓励更多人“不走寻常路”,有望彻底改变春运“一票难求”的局面。恐怕过于乐观了。

  首先,客观条件受限。要真正融入大城市,居有定所,事业稳定……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并不多。

  其次,传统习俗难改。过年的意义,除了辞旧迎新,还有缅怀祖先、慎终追远。“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一句俗语,也是一种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家乡,有儿时玩伴、乡土乡情,能拜年串门、促膝长谈。特别是扎根故土的长者,“反向”背后或有颇多无奈。有人觉得“亲人在哪,家就在哪”,不过,家和家乡毕竟是两个概念。

  此外,与“正向”相比,“反向”只占少数。在未来可预见的几年内,回乡过年,仍将是“主旋律”。不管是接家人来大城市,还是陪全家外出旅游,都是一种补充方式,多一个选项,但要打破固有平衡,很难。

  全国春运客流2012年首次突破30亿人次,2014年创下36亿的纪录,近几年在27至29.7亿间波动。数字回落,折射出我国产业转移导致不少城市增加了本地就业。从长远看,只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城市集群逐渐错位互补,才可能深层次地解决春节人口大规模迁徙带来的社会难题。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