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无声面包店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姜燕     编辑:郁晶陶     2019-02-01 12:32 | |

春节前又看到一则暖心的新闻,广州一名烘焙师开了家面包店,取名“无声的CAKE”,因为这里的面包师、咖啡师、西点师、收银员都是90后聋哑人。创办人邱俊坤曾培养过一个优秀的徒弟,却因听障缺陷,在求职中屡屡碰壁,他便萌生了为聋哑人开一家面包店的想法。

新闻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网友纷纷为店主的善举和这一群阳光年轻人点赞。无独有偶。上网一查,原来长沙、武汉两地也各有一家这样的暖心店,长沙这家面包店的创办人是一位旅居中国多年的德国小伙子,武汉的店主则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女孩。三人不谋而合,为身边的听障人士扫去就业的阴霾。

以往采访过不少残障人士,他们非常渴望能够自力更生,尤其希望能走出只能当按摩师和“一毕业就失业”的就业困境。有的视障者学习读屏软件,当起网店客服,还有些更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编写盲人游戏。他们不仅仅是渴望得到一份工作,更是盼望能像健全人一样,得到公平对待,有权利追求并获得美好的生活。

面包店工作不仅使他们变得开朗、自信,觉得人生充满希望,也在他们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三家面包店里,店内外均可见对顾客的温馨提示、手语指示牌,准备有问题手卡和纸笔,顾客只要看手卡,或在本子上写下需求,便可与店员无障碍沟通。

无声的等待并不漫长,店内的安静只让人感到温馨。妈妈带着女儿去买面包,让女儿一字一句读出手卡上问话“请问您是堂食还是打包?”,然后用手指作出回答,无形中也是一种教育。有了这座桥梁,人们会对残障人士多一分认知,少一份歧视。

残障人士的就业仍然是个沉重的话题。即使在上海这样业态丰富的环境中,一位在特殊教育学校从业多年的老师仍然要为学生们的就业担忧和奔波,为学校在增设专业时的种种困境而感到焦虑。

每一个残障人士都不愿意相信他们是被命运之神摒弃的人,但如果他们挣扎的内心呼唤永远得不到回应,再强烈的欲望也会冷却。特别高兴看到这三家小小店铺的兴起,它们的存在让残障人士感受到更多的温暖,看到更多的希望。

姜燕/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