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迎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的正确姿势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编辑:黄佳琪     2019-03-05 13:46 | |

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将施行。还有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可不是用来干等着。利用好这段“过渡期”,到时候才不会“临时抱佛脚”,急吼吼上阵。有媒体记者走访发现,沪上多家餐饮单位、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已经“未雨绸缪”,正在践行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减量举措。

食品生产经营行业,是垃圾产出的“大户”。一次性餐具、食品包装、果皮菜叶、“垃圾肉”……干湿垃圾、可回收物,都涵盖到了。怎样减少食品行业的垃圾产出,把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尽量收集起来,大有文章可做。

有的快餐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一次性纸盒、纸袋被网兜状餐篮加防油纸取代;有的农贸市场,与蚯蚓基地对接,把湿垃圾送给蚯蚓吃,既能提高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又能节省市场运营成本、仓储成本;有的生鲜超市,摆上智能回收机,鼓励消费者投放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垃圾的分类与减量,密不可分。垃圾分类到位,垃圾处理对资源的占用、对环境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垃圾中的资源会被更多地识别出来,进入回收利用系统。而做好源头减量,从垃圾产出的源头就做好“减法”,有利于减轻垃圾处理负担,让生产与消费体系变得更加“环境友好”。对于垃圾产出的“大户”来说,能减少的垃圾尽量减少,暂时不能减少的尽量资源化利用,是迎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的“正确姿势”。

作为消费者,有时候会被动地“产出”大量垃圾。不想用一次性餐具,饭店却没有提供其他选择,或是叫外卖时明明勾选了“不需要”,商家还是习惯性地塞进一次性筷子、刀叉、调羹等;收个快递、买个东西,会碰上过度包装,里三层外三层,拆包装、扔垃圾成了麻烦事……我们的生产与消费体系,在垃圾分类减量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必须扭转这种过度消耗资源、过多产出垃圾的“惯性”。企业与消费者,都要改变习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垃圾分类减量,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源头产出到末端处理,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拆烂污”,很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后面的工作也会没有着落。《条例》不久就要实施,“有法可依”了,还要“有法必依”;观念上认可了,更要行动上落实、习惯。“正确姿势”,其实就是切实的改变和努力,多多益善。

纪玉/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