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今日论语丨守住教育公平底线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编辑:郁晶陶     2019-04-01 13:37 | |

  近日,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陆续公布招生简章。名额缩减、门槛提高、优惠幅度更加严格……多所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变化,不仅将影响考生的命运,也牵动着社会的关注。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成为不少高校的“标配”,而大部分高校对单科成绩、论文、文科类竞赛奖项等此前的自主招生“敲门砖”提及较少。

  高校自主招生,是对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一种探索。高校有了更大的选才自主权,“偏才怪才”也有了更多的深造机会。不过,自主招生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焦虑。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十严格”的要求,要求各高校严格执行自主招生政策,严格控制招生规模,高校要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宁缺毋滥。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变化,正是顺应了“十严格”要求,目的是使选才标准和过程更公平、更科学;“宁缺毋滥”,也是为了选拔出真正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比如,“十严格”要求的第一条是“严格报名资格条件”,其中就提出,“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这项规定有明显的“问题导向”色彩,针对的正是现实中的一些造假乱象。一些个人和机构在高校设置的报考条件中看到“商机”,收取高昂费用,号称能帮助考生“跨门槛”,包括代写论文、包装简历等。有的高中生发表的论文,被质疑有抄袭造假嫌疑。虽然这样的造假行为,即使过得了初审环节,也很难通过自主招生后续环节的验证,但对于公平诚信的破坏,仍然是相当严重的,绝不可忽视。收紧条件,也是为了不让“拼搏”变成“拼爹”,不让比拼学生个人能力变成比拼家庭资源。

  当然,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变化,是在前进路上稍微带了一点“刹车”,而不是要“开倒车”。自主招生仍然是多元化评价与选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要在守住教育公平底线的前提下,完善制度规则,增进透明公正,让“不拘一格选人才”更好地实现。

  纪玉/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