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今日论语丨十二艺节折射剧场艺术生命力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邵宁     编辑:郁晶陶     2019-05-23 13:19 | |

初夏的上海之夜,被缪斯女神的火炬点燃。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好戏连台,从中心城区到市郊,上海16个区的展演场所全面开花,让观众大饱眼福。

十二艺节,折射出剧场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参加十二艺节展演的51台剧目,覆盖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音乐剧、音乐会等各个艺术形式。其中,戏曲演出让人目不暇接,除了京剧、昆曲、豫剧、秦腔等人们熟悉的剧种外,苏剧《国鼎魂》、黔剧《天渠》、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白剧《数西调》、闽台地方戏《阿搭嫂》等“小众”剧种值得关注。

这些地方戏的名字,许多人都第一次听说,有些剧种甚至称得上“活化石”:盱河高腔是江西抚州具有500年历史的古老声腔,400多年前,汤显祖的传世名作《牡丹亭》可能就以盱河高腔首次唱出;白剧是此次38台戏曲作品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剧种,原名“吹吹腔剧”,主要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区,早在2008年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剧,被称为“天下第一团”——全国仅有这一个团唱这一个剧种。

如此珍稀的戏曲之花来到上海盛放,让观众领略到了其独特的美。十二艺节成为不同剧种的戏剧工作者一次对话交流、博采众长的难得机会。而更多的观众和市民,也因此增加了对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

很多80后、90后也被十二艺节“圈粉”。此次展演的多部舞剧“自带网红体质”,既有历史题材,也有现实题材,但无一例外都是最新的原创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一开票就被秒杀,很多网友从外地赶来“二刷”“三刷”,并在社交网站上推荐这部红色谍战舞剧。来自重庆歌舞团的舞剧《杜甫》再现1200多年前《丽人行》盛唐女子的舞姿,其片段在抖音平台播放7.4亿次。很多人因此放下手机,被吸引进了剧场。

互联网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时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曾经有人忧虑:90后、00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连电视都不看了,还会去剧场看戏吗?

答案是肯定的。十二艺节的火爆,就是最好的例证。

邵宁/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