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 | 质疑“水氢汽车”也要有科学的态度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曹刚     编辑:董群力     2019-05-26 18:56 | |

  【新民晚报·新民网】这两天,一则关于南阳市水氢发动机下线的新闻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南阳日报》5月23日头版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让许多网友想到了“水变油”和“永动机”。许多媒体也快速响应,或指责企业不懂科学,是大忽悠;或质疑相关部门实在糊涂,只追求形象工程,甚至可能存在利益输送。

  一时间,“南阳神车”“青年造车”成为网上热词。

  涉事企业的新技术是真是假,庞青年是否忽悠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是否“上当受骗”乃至有利益勾结,在没有深入调查前,不能妄加判断。目前有一点是明确的,报道中关于“加水即可行驶”的表述,不严谨、不科学,片面曲解了技术的含义,水不可能是车辆行驶的唯一动力。

  一句错误表述,引来众人围攻,攻击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是抛出王洪成“水变油”的例子,或引用“我爱我家”中葛优饰演的角色,来影射水氢发动机也是同类骗局;二是通过纸面计算,论证水氢发动机和永动机一样不靠谱;三是直言“只要有中学理科常识,都能理解”,潜台词是,赞同他们的,就有基本科学素养;不赞同的,就是不懂科学的乡野村夫。

  当地报道表述不当,闹了笑话。然而,众人反驳时,看似在捍卫科学,其实是在用丢名词、拍脑袋的方式“秀科学”,结果却没达到澄清的效果,反而越说越乱。

  笔者就此事和一位理科博士进行了探讨。他说,从科研的角度,谈一项新技术是否可行,一般分三步。

  第一,要正名,用规范的、没有歧义的语言,把事情讲清楚。以“水变油”为例,到底是水变成了油,还是把水变成能源,还是以水或水基溶液为基础来提高燃料使用率。表述不同,意义大不相同。历史上,美国海军也曾正儿八经地开发过“水变油”技术,本质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备液体碳氢燃料,并非天方夜谭。

  第二,要做文献回顾,现有哪些类似技术,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与新技术的区别又在哪里。在科研领域,有一种做法比较恶劣,就是故意不引用“不合心意”的文献。比如有些作者在质疑水氢发动机时,只谈王洪成的“水变油”,却不谈水解制氢技术的原理和进展。

  第三,用科研成果说话。今天,南阳“水氢汽车”关键水解制氢技术支持方——湖北工业大学在其官网发布说明,对于媒体提出关键制氢技术的创新点、是否已达到了新能源车规模应用的经济性要求、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上还要走多长的路等疑问作出了回复。

  昨天,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江峰在个人微博上公开发布视频,还原“水解制氢”技术的试验。他表示,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应该抱有谨慎或者宽容的态度,而不是随意发表带有个人情绪色彩的评论。

  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捍卫科学,也要用科学的态度。对一项新技术的质疑还是要理性、严谨,多方求证,不能先入为主,为“夺眼球”而用情绪化的语言误导公众。(曹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