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今日论语丨防沉迷,功夫更在系统外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编辑:郁晶陶     2019-05-29 12:46 | |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14家短视频平台和4家网络视频平台统一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加上此前试点的平台,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如今,不少孩子在路还走不稳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网络。2018年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显示,中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超过七成未成年人有自己的手机,城乡未成年人触网率差异基本消失。继网络游戏之后,短视频更引发了对青少年沉迷问题的担忧。去年5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牵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

连成年人有时都会刷短视频刷到“停不下来”,更不要说自控能力还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了。令人担忧的不仅有时长问题,还有内容问题:视频平台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很多视频并不适合青少年观看。这两方面问题,“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都有所应对: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在线时长均受限,只能访问专属内容池。对视频平台来说,商业利益必须让位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对监管部门来说,要监督平台真正落实“防沉迷系统”,防止“完成任务即可,效果无人过问”的现象。

目前,“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需要依靠用户自主选择才能发挥作用,在主动发现未成年用户方面存在不足,内容池建设也需要不断优化。“防沉迷系统”要起作用,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恐怕做不到。从网络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的实施经验来看,不少青少年还会想办法“钻空子”。从小触网的青少年,很可能在网络使用上“领先”成年人一步,这就要求家长、老师等负有教育责任的成年人先得自己加强网络素养。

应对青少年沉迷问题时,既要持续完善技术手段,也要在“防沉迷系统”之外下更多功夫。疏堵结合,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规划时间,同时也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网络之外的业余选择。家庭、学校,政府部门、社会各界,都需出力。

纪玉/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