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 | 民俗的变与不变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沈月明     编辑:吕倩雯     2019-06-07 14:07 | |

今天一大早起来,在朋友圈、微信群看到很多问候语:端午安康!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因为在很多年前,我们都说“端午快乐”。这是我们重拾传统,向传统致意的方式。但传统也是在变化之中的,其实大可不必墨守陈规。

如果我们说“端午快乐”,可能会有人说你无知,因为端午节的源起是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爱国者屈原。所以这一天似乎不适合太高兴,说平安健康比较中性一点。这听起来似乎非常有道理,而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是非常尊重和热爱的,所以当几年前有专家郑重指出来后,大家都非常听话地改了节日祝语。

但有一天我听一个德高望重的民俗学家说,你说端午快乐一点没问题,过节本来就是高高兴兴的嘛,不必太拘泥。我听了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确实也是如此,一定要回到上千年前的历史氛围确实是有点牵强。

宋代诗人陆游写了一首端午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他诗里就已经没有什么悲戚的情绪了,看风景、赏风俗、吃美食,就是我们现在过端午节的方式了。其实古来端午最大的民俗活动就是赛龙舟,这是最热闹、最欢乐的。也许开场的时候会有祭奠的仪式,等鼓声一响,气氛立刻就激动热闹了。我想即便屈原在天有灵,也一定是大感欣慰的。他的愿望不就是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吗?

其实民俗的流变,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比如西方情人节,源起也不并不是一件美妙的事。很多时候,纪念和欢愉并非不可调和。以我老家的习俗,祭祀先人和过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昨天我参加了惠南镇乡村振兴论坛。结束之后,品尝了农家的点心。发现小时候的味道“塌饼”里面放了枣泥的馅,皮也变得又薄又脆,口感较之往日好了不少。又想起老家做的汤圆,以前甜馅是捏个尖的,现在改成咸馅捏个尖了,而我一直还不适应,总是要吃错。但其实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依然记得传统,并努力去传承、发扬传统,这已经是非常重要而可贵了。

沈月明/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