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丨高校“试水”教室人脸识别,是否滥用技术?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编辑:吕倩雯     2019-09-04 15:39 | |

人脸识别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据媒体报道,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你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学校在门禁、考勤等方面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尚能得到较多理解,但学生的上课听讲行为被“全程监控”,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图说: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试点教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东方IC

前两年,一些学校的教室监控视频被放到网络平台上“直播”,就曾引起热议。这说明,教室安装监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今搭配上人脸识别技术,竟已“进化”到可以识别、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动作,还是让人有悚然心惊之感。据说,学生在课上是否抬头低头、抬头低头几次、抬头低头多长时间、低头是否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都逃不过人脸识别系统的“法眼”。

大学课堂确实需要一定的纪律要求。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各做各的,肯定不行。但试图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的“全程监控”来实现学生认真听讲的效果,是不是过了?是不是涉嫌滥用技术?是不是有可能侵犯学生权益,影响到大学的人文氛围?

图说: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试点教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东方IC

虽然教室是公共场所,但不等于学生就丝毫没有隐私权。另一方面,学生固然要遵守课堂纪律,但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下,哪个学生也不能保证整堂课都抬头盯着老师看。一个学生上课时用手机,有可能是在打游戏,也可能是在查询老师提及的知识或信息。抬头,可能是在听讲,也可能是在“放空”;低头,可能是在“神游”,也可能是在沉思。如果“抬头率”等数据成为某种评判参考,可能导致学生致力于“表面文章”,把心思花在如何提高“演技”上,以得到技术的“赏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其实也难以得到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真实反馈。

提升课堂听讲质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投入。人脸识别等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智能”,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应当慎重,否则不仅未必取得预想的效果,还可能破坏掉一些十分珍贵的东西。对于人脸识别进课堂,有的高校管理者就十分谨慎,认为高科技应该更多用在加强课堂交流和知识获取上。此外,信息安全的问题,也不能不重视。相关监控数据储存在何处?如何保证不遭泄露、滥用?很多问题,都需要一个负责任的答案。

纪玉/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