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执法的效率与温度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潘高峰     编辑:赵菊玲     2020-01-09 13:09 | |

精细化治理,是超大城市永恒的课题。但很多时候,要真正兼顾效率与温度,并不容易。

前些天有同事跟我讲了件事:有天她驾车行驶在高架上,突然腹部剧痛,几乎无法操控方向盘,所幸她发现边上有个临时停车带,于是连忙把车靠边停在上面,好不容易缓过气来,才驾车离开。此时已是十多分钟之后了。后来因为没再感到什么异常,她就没去看医生。没想到不久却收到了“电子警察”抓拍的罚单。在她看来,罚点钱就算了,还要扣分,“这太不人性化了!”驾驶证分数本就捉襟见肘的她为此愤愤不平。

根据她的描述,我判断她当时应该是占用导流线停车,而不是紧急停车带。所谓导流线,一般是指根据路口地形设置的白色V形线或斜纹线区域,主要是用于过宽、不规则或行驶条件比较复杂的交叉路口等特殊地点,确保每一辆车都可以“各行其道”,起到管制、引导、警示交通的作用,以减少交通事故。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导流线属于禁止标线的一种,在导流线区域压线行驶或停车,将被处以罚款、记分的处罚。所以说,这张罚单是没错的。

但同事的理由也很充足:谁都可能碰上突发事件需要紧急处置,像她这样不是以违法为目的的及时停车,更大可能是反而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电子警察”毫无感情地抓拍,她又没有就医记录等证据用于行政复议,只能吃哑巴亏,很不公平。她建议,能否将违法停车的抓拍时间延长一些,比如违停10分钟以上再抓拍,可以让人紧急关头处理一些紧急事务。

想法是好的,但过于理想化了。法律是刚性的,一旦可以讨价还价,就会产生扯皮:你说停10分钟,别人可能要求15分钟,让步是无底的,最终必然会导致执法者无所适从。

其实,严格执法与人性化的关系已被无数次讨论。尤其是交通大整治以来,关于黄实线、关于出租车司机生存状态等热议,始终难有一个各方都满意的结果。不过同事说的一个问题的确值得关注: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代替人来执法,缺少了生而为人的感情作为缓冲,如何才能兼顾法与情,值得城市管理者思考。

潘高峰/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