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 | 如何让城市更“适老”?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郁晶陶     编辑:杜雨敖     2020-01-16 14:29 | |

网络图 图文无关

如何让老人出行不难?这成为上海两会会场内的一个热议话题。

截至2018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户籍人口的34.4%,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已达81.67万人。根据有关研究预测,到2030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44%左右,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130万人,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至20%以上。

逐渐增多的老年人口,能否在城市里方便轻松地出行?这方面恐怕仍有各种各样的“痛点”。代表委员们就举出了不少例子:部分公交车上下车踏步太高、部分轨交站点的无障碍设施标示不明、老年人打车困难、老年代步车的合法性和质量标准存疑……有些事情看似只是一个小细节,比如公交车踏步高度,却可能成为老年人出行过程中需要跨越的一道障碍。

面对老年人口增多的现状,如何让城市更“适老”,更适合老年人生活,是一项早已不能再“等等看”“慢慢来”的课题。在出行这一方面,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设计规划要更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设身处地地为老年人着想,并从制度上完善约束性要求。实际上,这也是无障碍意识的体现,可以从中获益的不只是老年人。

像老年代步车之类的新产品,是市场瞄准老年人需求而产生的。有些新产品,确实能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但在“身份”上还没有明确,带来了是否“非法上路”等疑问;而且因为没有统一标准,质量上也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早日出台规则予以规范。对于“老龄产业”,既要鼓励企业创新,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也要有所规范,保护老年人权益。

“适老”,当然不仅仅要体现在出行。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还关注到家庭装修的“适老化改造”。也是因为缺乏行业标准,消费者和企业双方都有些没方向,有时还会引起消费纠纷。看来在“适老”这个课题上,需要补足的功课还真不少。代表委员频频关注这方面话题,正说明“适老”已经与越来越多的人息息相关。城市的“适老”程度如何,将密切关系到我们将来会有怎样的生活。期待在这个课题上,能有更多的解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