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今日论语丨别把道德选择难题留给乘客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编辑:郁晶陶     2020-01-21 13:49 | |

上了火车发现自己的座位是“残障人士专用席位”,要不要让座?据媒体报道,近日,持有硬座票的穆先生上车后发现,自己的座位上标示了“残障人士专用席位”,已经有一名腿部做过手术的儿童坐着,孩子家长称是列车长安排的。穆先生没有要求归还座位。但他表示,无论在购买时还是在票面上,他都没有被告知,这张票对应的是“残障人士专用席位”。

火车上设置这样的“专用席位”,体现了对残障人士的关爱。2011年发布的《关于做好铁路残疾人旅客专用票额车票发售工作的通知》规定:“每趟旅客列出预留一定数量的残疾人旅客专用票额,自预售之日起至始发站列车开车前24小时,专门发售给符合购票条件的残疾人旅客,并在票面标注‘专’字;剩余票额对外发售。”

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普通乘客也可能买到“残障人士专用席位”。铁路客运资源较为紧张,从座位使用率最大化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做法可以理解。

但是,穆先生还是碰到了问题。一是根据他的购票记录,他是在1月14日购得1月17日的火车票,并非开车前24小时内。若情况属实,为何残障人专用票提前对外发售?这样的操作是否符合规定?会不会造成想买票的残障人士买不到专用票?二是持有“专用席位”票的普通乘客,遇到残障乘客需不需要让座?应该说,穆先生体现了较高的道德素养,虽然是“被动”让座,但没有要求归还座位,也认为让座是理所应当。然而,穆先生的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他没有被告知这是个“专用席位”。12306客服说:“这是自己买的票,为什么要让?”而穆先生的遭遇中,这个座位却被优先安排给了有伤病的孩子。对于持有“专用席位”票的乘客来说,在让不让座这个选择上,也要承受额外的道德压力。

所以,如果铁路部门无法做到保留“专用席位”不对外发售,至少应明确规则,这类席位会不会优先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使用,并在购票时充分告知,让乘客有一个心理预期,而不要把道德选择难题留给乘客。

纪玉/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