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今日论语丨清明祭扫,当顺“时”从心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秦丹     编辑:郁晶陶     2020-04-01 13:37 | |

最近,清明如何祭扫,成了不少家庭兄弟姐妹联络的话题,家里的老年人、年长者尤其关心这件事。但时下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确诊人数近80万,谁又敢轻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很大,如何以新观念、新形式完成祭扫,成为大家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此特殊时期,清明祭扫首先当顺“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家国传统,让祭扫成为慎终追远、凝聚家庭、洗涤内心的重要形式。但祭扫一直讲顺时随境。今年清明祭扫之顺“时”,恐怕最重要的是“错时”,特殊时期应提前向墓园预约,不集中出行,同时,运用“云祭扫”、代客扫、视频集体祭扫等形式表达怀亲之思绪。

好在,已有许多市民在清明前就顺“时”而为,数据显示,沪上墓园远程“云祭扫”和代客祭扫服务的流量直线上升。拿福寿园来说,已有2万多人次的“云祭扫”量和2800多次的代客祭扫服务,这是往常全年的上百倍。

所谓“祭扫”,一为“祭”,二为“扫”。“扫”主要为清理墓地杂物,还整洁肃穆。但当下,各墓园的管理者将墓院打理得近乎公园风景,市民清明祭扫的实际意义,主要在“祭”。

祭扫当从心,安全最重要。在测算安全边际的基础上,像福寿园只能拿出2万个现场祭扫的名额。祭祀无论何种形式,主要是为了表达敬心。

今年之祭扫,不必花大半天甚至一整天堵车、流汗,或许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转向对传统的参详。比如,要在其他传统节日“错时祭”的朋友,必然要了解一下冬至祭、清明祭、端午祭等祭祀的特点;要采取“居家祭”的市民,必然要学习一点家祭的文化礼仪和传统,向儿孙讲讲先辈的故事。祭扫先人,追根溯源,理解传统,本就是家风教育的重要门径。

秦丹/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