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丨缺氧不缺精神 上海奉贤援青干部雪域高原奉献大爱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一能     作者:李一能     编辑:唐闻宜     2018-06-23 10:19 | |

  海拔4000米的青海高原,雪山巍峨入云。山脚下一座崭新明亮的小学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下课铃响,藏族孩子们纷纷跑出教室,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齐声道出祝福与感谢:“扎西德勒!谢谢上海!”这是记者日前在青海省达日县建设乡寄宿小学见到的动人场景。

  2010年,党中央启动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确定了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藏族自治州后,上海与果洛两地人民的心从此紧紧连在了一起。上周,记者跟随上海市奉贤区第二批援青干部的脚步,走访了上海奉贤区对口支援达日县,也见证了奉贤区援青干部这一集体,是如何坚守在雪域高原,谱写出一曲坚毅、奉献、大爱的时代赞歌。

图说:藏族孩子在上海援建的学校中学习 鲍筱兰 摄

  攻坚克难战胜恶疾顽症

  达日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南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地区之一,也是果洛州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初到达日,虽然高原反应强烈,但仍被这里巍峨雄壮的自然风光所震撼,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这一国家重点贫困县对口支援工作任重道远。

  奉贤区第二批援藏干部,达日县常委副县长李亿,在援青之前,因为肤白被同事戏称为“白脸干部”。但记者见到他时,误以为是当地干部,因为肤色黑里透红,他有了一个新外号:“红脸县长”。

  李亿告诉记者,在达日县的奉贤援青干部,除了他还有办公室副主任陈伟旻。第一次登上高原,高原反应令人难以适应,开展工作并不轻松。但他们暗下决心,既然不远万里、不辞辛苦,最终一定要不虚此行。

  在奉贤援青项目中,医疗与教育是两大核心工作。其中在医疗支援项目中,以包虫病防治最为重要。包虫病,是千百年来危害藏区人民健康的顽症之一。这一寄生虫病通过动物粪便传播,因为高原缺水,牧民卫生习惯较差,很容易被其感染。一旦得病,寄生虫会在人身体内繁殖,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失去劳动力甚至死亡。在达日县,包虫病发病率曾经最高达到13%,许多牧民因为未能及时发现病情,以致无法承担高昂的后期治疗费用,不得不放弃治疗。

  李亿与陈伟旻来到达日后,决心帮助当地战胜包虫病。在他们的积极协调下,奉贤区投入达日县包虫病防治专项资金150万元,专门用于当地藏族同胞包虫病早期筛查与治疗。及时发现病症,意味着能以较低的成本彻底根治。而通过医疗保险的辅助,实现了病人治疗“零负担”。如今,达日县包虫病发病率已经下降到了7%。

  藏族村民索成,2006年得了包虫病,因未及时医治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9口人生活陷入困难。奉贤区专项资金帮助他支付了数万手术费,如今已经全部康复。索成对记者说:“我代表所有包虫病人,感谢党和国家,感谢上海,给予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图说:上海奉贤援青干部看望藏族同胞 鲍筱兰 摄

  跋山涉水守护孩子笑容

  在高原工作,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最大的挑战。克服了恶心、头晕、呼吸急促等高原反应,奉贤区援青干部们经常要驱车10个小时走几百公里山路,路上全是砂石和泥土,摇摇晃晃十分颠簸,有些地方甚至都是无人区,一旦发生危险,基本上只能自救。

  奉贤区援藏干部,果洛州住建局副局长朱文忠对此深有体会。他回忆道,一次前往基层视察援建项目,车在半路避震坏了无法行驶,身陷无人区进退不得,手机信号全无。正当他们准备好在车里过夜时,幸好得到一位开卡车路过的藏族同胞帮助,才脱离险境,回头想想实在令人后怕。

  深入基层视察遭遇类似的危险,几乎是所有援青干部们的工作常态,但没有人因此退缩,因为他们深知,在三年时间转瞬即逝,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这里的老百姓办好一些大事,这样才不至于辜负党和国家与上海人民的重托。

  达日县建设乡寄宿小学,就是一个典型的基层援建点位。这里有一句俗话:果洛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因此一年中适合施工的时间极短。作为上海对口果洛基建工程的负责人,朱文忠和上海援青干部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争分夺秒完成工程。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一主要由上海资金援建的小学,即将于今年9月1日启用全新的教学楼。

  走进小学,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教学楼与学生宿舍,背后就是茫茫雪山。学校语文老师祁拉措告诉记者,这是典型的上海风格的援建学校,在当地极受欢迎。在上海援建前,这就是一所板房学校,教学和住宿条件极为恶劣,牧民们把孩子送来读书的积极性不高,宁可让孩子在家放羊放牛。

  如今,学校设施已经修缮一新,孩子们穿着干净的校服在教室中努力学习。看到学校条件改善了,他们的父母也非常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相信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得到最好的照顾,学习文化知识,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祁拉措说,奉贤区援青干部们,不仅经常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监督工程项目,还对接上海奉贤区的资源,把一些孩子们送到上海见识大山外的世界。这些孩子回来后,把所见所闻与小伙伴们分享后,她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学习积极性瞬间高涨起来。“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去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这已经是这里所有孩子们的梦想。”祁拉措告诉记者。

  下课后,孩子们走出教室,用最灿烂的笑脸迎接上海的客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有人来采访,于是齐声送上了祝福与感谢“扎西德勒!谢谢上海!谢谢奉贤!”看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容,朱文忠告诉记者,每次快要撑不下去,只要想想这样美好的画面,瞬间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图说:拉智觉热艺术团成员们正在排练舞蹈 鲍筱兰 摄

  以心换心播撒大爱无疆

  在援青干部心中,来到果洛,是奉献,是坚守,更是心与情的交融。他们既是来帮助当地百姓,也被这里群众干部的淳朴与坚强所感动着。

  达日县拉智觉热艺术团,是全县唯一一个职业艺术团体。成员全都是藏族贫困家庭子弟,其中大部分都是孤儿,父母因为包虫病过世。来到他们的排练现场,这些“90后”甚至“00后”的姑娘小伙们,献上了当地最传统的舞蹈,虽然还不太专业,但能看出他们是真心喜欢跳舞。

  一位团员告诉记者,他们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2000元,能坚持下来一是因为喜欢跳舞,二是他们深信自己的舞蹈能给所有人带来快乐。他们不仅在全县为乡亲演出,还用“抖音”等APP平台制作短视频,让更多的人能看到他们的努力。

  被他们的自强不息所感动,援青干部们结合奉贤区“圆梦行动”,把艺术团接到上海进行表演,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高原,去过最远的地方。此外,奉贤区还提供了资金为他们添置了表演服饰、道具和大巴车,方便他们下乡表演。今后,还将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在更为广阔的舞台尽情表演。

  一次到特合土乡调研中,援青干部们听说有一个藏族小姑娘多杰措不到一岁父母双亡,和哥哥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哥哥在查朗寺出家为喇嘛,收入微薄。3年前,多杰措被查出患有乙肝,长期卧病在床丧失劳动能力,每月还要支出大量的医药费,入不敷出。两位奉贤援青干部在知情况后,积极联系县人民医院和上海的爱心人士,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给多杰措捐助了慢性乙肝的药品,并转交爱心人士的3500元生活费,同时积极协调县民政部门,将多杰措纳入城镇低保范围。

  果洛州州委副秘书长,奉贤援青干部许秀明告诉记者,这样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上海援青干部群体中,流传着一句话:援青三年,第一年靠身体,第二年靠药,第三年靠意志。而坚强意志的来源,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再苦再累,也要亲手让藏区乡亲们的生活好起来!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