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东方潮 | 听,“老浦东”和“新生代”的浦东印象—— 敢为天下先,魅力浦东驻我心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宋宁华     作者:宋宁华     编辑:蔡燕     2018-09-16 11:45 | |

图说: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徐程 摄

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28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从此,改革成为这片热土最鲜明的印记。28年来,无论是浦东的“老开放”,还是“新生代”浦东人,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浦东的独特投影。

近日,记者跟随“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集中采访等,聆听浦东开发开放给人们带来的深切变化和感受。

大胡子罗瑞克的浦东梦

“你好,给我一个手抓饼,加鸡蛋,不要辣酱。”清晨,美国人泰勒·保罗·罗瑞克说着一口还不错的中文,叫上一份中式早餐;和许多中国白领一样,匆匆挤上地铁,赶往上海纽约大学上班。

“感谢浦东给我们外国人事业发展的机会!”一年多前,面临毕业的关头,罗瑞克原本也会像其他多数外国本科毕业生一样,只能选择回国或去其他地方发展。但一项落户浦东的改革新政让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全国首张本科学历外国留学生工作许可证的获得者,这名来自上海纽约大学的美国籍毕业生泰勒·保罗·罗瑞克如愿以偿,留在了这个喜欢的城市里,工作着并快乐着。

        采访同期声:

“美国是发达国家,为什么还想留在上海浦东?”记者问。

“我的家乡在美国一个不大的城市,来到上海后,我被这个大城市震惊和吸引到了。没想到上海生活这么便利,美食这么好吃,人们这么和善,陆家嘴的高楼大厦那么酷!当然,最重要的是:有那么多工作发展机会!”罗瑞克一口气说出了一连串喜欢上海、喜欢浦东的理由。

现在的罗瑞克,是上海纽约大学学生事务部新生项目助理。“周围许多朋友都很羡慕我,也希望能有这样好的发展机遇。许多人跑来咨询我,如何在上海申请工作许可证,有的甚至还是新生,就未雨绸缪,按照留在中国的职业规划,计划四年大学生涯了。”

采访感言:

浦东作为改革的排头兵、先行者,一直承担着“吃螃蟹”的重任。如今看来或许已经司空见惯的事,当年却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担当,浦东也由此创下了30多项“全国第一”。

1993年,第一次打破户口、身份和行业的限制,面向全国招聘党政机关干部;2001年,第一次赴美招聘人才;2017年,浦东宣布成立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正是这种不拘一格、广纳天下英才的气魄和远见,成为浦东改革追求卓越、突破创新的源头活水。


图说:浦东企业服务中心,快到下班时间人流还是络绎不绝。徐程 摄

市民中心“变脸”了

老浦东人都知道,在合欢路上,有一个浦东新区市民中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结婚,还是办许多市民常遇到的“开门几件事”,都需要来这里。

但细心的浦东人发现,这个人们熟悉的“市民中心”渐渐改换门庭,换上了“浦东企业服务中心”的新名称。走进大厅,人气不但没有因为个人业务转为企业业务变清淡,反而更加火爆。

记者看到,下午4时多,已是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大厅里人流仍是络绎不绝。来这里办理分公司迁入的蒲先生正在填写分公司登记申请书。他告诉记者,昨天预约,今天便办完了事情,3天内便可完成分公司迁入,后续的相关证书还可快递收取。而在开展“一网通办”前,公司迁入业务办理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浦东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海霞是名“老浦东”,从市民中心成立伊始就在这里工作。她向记者介绍,原本夏季是服务中心的“淡季”,人流量偏少,今年却是“淡季不淡”。

采访同期声:

记者问:“浦东市民中心”是浦东的标志性地方之一,什么时候开始转型为“企业服务中心”的?是否会对老百姓办事带来不便利?

“浦东市民中心从2006年左右建成并服务老百姓,许多老百姓都曾经在这里办事,有的还在这里结婚并安家在浦东,见证了浦东这些年来发展的巨变。”黄海霞介绍,这几年,尤其是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市民中心的职能慢慢开始转变,主要提供为企业服务的相关业务。随着浦东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全覆盖,市民中心的个人业务逐步功成身退。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处迁到塘桥的新址,老百姓许多事项可以在社区的家门口服务站办理,更加方便了。今年年初,随着19个新区政府行政审批处室正式进驻,这里实现了从“市民中心”向“企业服务中心”的完美转身。

“市民中心改为企业服务中心后,业务量有什么变化?现在的企业服务中心运转方式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企业能享受到什么改革的红利?”记者问。

黄海霞介绍,过去市民中心每年的办件量是五六十万件,去年一年,企业服务中心的办件量就达到近80万件,其中不但包括新设企业,还包括企业变更经营范围等。“这说明,近年来浦东不但新增企业数量多,而且活跃度高,不是挂名的‘僵尸企业’;也体现出浦东在诸多改革举措的激励下,市场活力不断迸发。”随着浦东全面实现“统一受理、整体服务”的企业办事“一张网”,有了这张“网”,“浦东速度”更是不断升级。

采访感言: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而浦东市民中心的变迁,则是管窥浦东改革开放的一扇“小窗”。

从这扇“小窗”里望出去,大浦东,正变革。这场变革,是制度创新激活市场活力的锐意进取,也是倒逼政府部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

秋风起,浦东的新一轮扩大开放又将扬帆。

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