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上海标志性首创案例 | 上海率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打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防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一能     作者:李一能     编辑:吕倩雯     2018-10-26 14:02 | |

人生总有起起伏伏,所有生活陷入窘境的人,最渴望的莫过于背后出现一双温暖有力的大手,支撑他们奋力向前,从逆境中涅槃而出。在2400万人口的大都市上海,这双托底的“大手”就是被称为“低保”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世纪90年代,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大潮中,上海百万职工面临下岗再就业,为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上海在1993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城镇低保制度,次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2014年,上海制定贯彻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形成上海特色的“9+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25年来,上海低保制度不断完善,成为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二十多年来,本市低保标准已逐步形成动态调整机制,随着物价水平不断提高,覆盖对象不断拓展。至2018年,上海城乡低保标准已调整22次,达每人每月1070元。截至2018年9月底,上海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9.11万人,对10.34万人实施粮油帮困措施,全面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

目前,本市社会救助制度已经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向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援助等方面拓展。在保障格局上,从单一的政府救济向政社结合、城乡一体推进转变。在保障模式上,从单项低保制度向救助政策制度化、系统化体系建设转变。在救助对象范围上,从传统救济对象发展为以家庭经济状况来申请低保;从只救助本市户籍家庭成员到涵盖本市户籍家庭中非本市户籍成员。

上海创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为国家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提供了“上海经验”。目前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已与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单位等建立了31条电子比对专线,可以对包括低保救助、住房救助等申请政府各项救助的对象开展精准有效的收入和财产核查。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