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改革开放再出发|智囊团展上海软实力 思想库拓全球影响力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宇桢​     作者:吴宇桢​     编辑:吕倩雯     2018-11-12 16:10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智库有了长足发展,逐步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从被动研究转变为主动服务。尤为令人鼓舞的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并将之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图说:由上海社科院主办的上海全球智库论坛日前召开。

在上海,高水平的智库已然成为地方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上海智库在积极弥合知识与政策鸿沟的同时,在上海城市建设、对外交往以及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资政、启智、聚才、强国,上海智库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立足上海

助力城市建设

回望近四十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若干重大决策,无不涌动着上海地方智库的力量。从工业结构调整起步,到历次五年发展规划、浦东开发开放、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建设目标、申办2010年世博会、世博会主题馆和中国馆的主题演绎、新一轮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等,智库专家学者们积极参与战略研究与政策制定,扮演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角色。

尽管智库专家们往往被视作幕后英雄,但这些由无数人才智慧聚集而成的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留在了上海的土地上。在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凌看来,上海智库专家学者们大多“很有奉献的情怀”同时又很务实。

比如“浦东开发开放”,专家们直接参与了有关政策的设计和规划,并就浦东的开发模式、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亚洲金融危机时,浦东发展遭受考验,“浦东办公楼出租率不高”的消息见诸国外媒体。上海智库通过细致分析,建议把位于浦西的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迁往浦东,通过上海要素市场布局调整和发展,受到上海市政府的重视。房产交易、证券交易等各类要素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使得浦东陆家嘴金融区渐成气候,加快了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步伐。又如家喻户晓的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却是由数十人的上海专家学者研究团队与社会各方通力协作,历时三年、数易其稿,最终用这一充满人文精神的表达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事实上,在世博会前夕,上海智库广泛参与了世博局委托的各类项目研究,为诸多决策提供了历史学、城市经济学等跨学科知识支持。在世博会举办过程中,上海智库还就场馆管理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图说:9月17日上研院代表团参加G20智库会。

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阶段,更加需要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上海目前已经形成以党政智库、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为主的发展格局。李凌介绍,其中,有影响力的上海智库多达45家,其中党政智库有9家,科学院智库有4家,高校智库有18家,社会智库有14家。而某种意义上,李凌所在的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可谓是“智库的智库”。它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首家专门开展智库研究的学术机构,首开中国智库排名先河,自2014年起已连续五年发布《中国智库报告》。“具体来说,一个智库的影响力可以从决策、学术、社会和国际影响力四个层面去理解。”李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地方智库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

服务国家

申城先行先试

上海的快速发展为上海智库建设提供了宽广的舞台,而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更是上海智库义不容辞的责任。纵观上海智库关注的中长期研究方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到实现“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再到创建中国(上海)自贸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等,无一不是立足上海、先行先试,服务全国和放眼世界。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而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是先行者也是排头兵。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身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作为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高级研究机构和知名智库,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的研究并取得了中央和上海市领导的肯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创建了一系列“智库纽带”,包括中国-中东欧“16+1”智库纽带、中国-俄罗斯中亚“战略对接”智库纽带、中国-东北亚—北欧“冰上丝绸之路”智库纽带、中国-非洲“可持续发展”智库纽带、中国-东南亚“互联互通”智库纽带和中国-美国、中国-德国“全球经济治理”智库纽带等。其中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16+1”智库网络建设方面已取得实质进展,去年院里召开了“16+1”智库对话,来自中东欧国家的近15位智库代表与会,今年在奥地利举办了“16+1”智库对话。同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波兰国际问题所、罗马尼亚风险管理基金会去年开展了联合研究,16个中东欧国家中有15个国家的访问学者到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访问交流。

此外,在结合上海城市发展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突出上海特色的智库网络建设方面,还十分注重“一带一路”城市民间外交,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为促进“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工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已经建立起由政府、智库和民间组织广泛参与的对话和研究网络,在上海友城的网络基础上聚焦城市民间外交,并参与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友城展的相关工作中。

图说:挪威首相索尔贝格访问上研院。

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看来,中央要求上海智库所扮演的角色应该具有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强烈的国家战略意识。新挑战之下,一方面,研究更需要有前瞻性和宏观视野;另一方面,看问题要有理论深度和研究定力。“务实,要深入一线。不是浮光掠影,也不是走马观花,更不能人云亦云。”他指出,“一带一路”研究尤其要重视一手资料的收集和原创数据的积累,避免简单引用国外的数据,以免影响判断。此外,对评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要有全面的认识,提高预判、管控和应对能力。

图说:2009年1月16日,美国前总统卡特来沪参加中美建交30年活动。

当前“一带一路”相关科研取得丰硕的成果之外,陈东晓希望,上海智库既要看“望远镜”又要看“显微镜”,在两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一是完善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化构建,努力扭转西方话语体系下部分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的误解和曲解。“理论建设方面还没有完全跟上。现在我们更多用的是政策语言,还有待于凝练成有解释力的概念,进行理论化和体系化,提高我们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他强调,否则容易被一些西方惯用的概念或分析架构生搬硬套甚至歪曲阐释。创新新丝路合作的话语体系,是建设“一带一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再者,他还希望通过上海智库的努力,可以建立更加科学和综合的评估体系以带动“一带一路”建设。“现在讲故事比较多,案例比较多,但这不是评估成效的全部。碎片化、数字化和故事化的评估,有些过于简单了。”他指出,要从过去比较分散的、零碎的评估,向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指标化的评估体系发展。评估体系建立并完善了以后,才有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政策目标、优化合作路径和资源配置等。

全球视野

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期盼中国智库引领国际话语权。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在向世界分享中国发展建设经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等方面,依托于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上海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生动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威烈教授颇有心得。在他看来,由习主席亲自倡议成立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便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图说: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学员参观苏州第一丝厂。

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广泛响应。同时,阿拉伯国家也提出各自的发展愿景,双方的发展战略对接需求日益迫切。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阿盟总部,在演讲中面向阿拉伯世界宣布成立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改革发展和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推进中阿友谊与合作。为落实习近平主席访问成果,经中央批准,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于2017年4月20日成立,由外交部、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中心成立以来,已组建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行政管理团队,运作良好,成效显著:对接国家战略,主动有序地开展中阿改革发展和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宣介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持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努力在中国多边外交建设领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据介绍,中心已经举办了五期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培训阿拉伯国家中高级官员140多名。研修班采用专家讲座、现场教学、参观考察等形式,围绕中国基本国情和治国理政新方略、中国政治制度与决策过程、中国经济改革与开发区建设、中国教育发展规划及改革实践、上海城市发展回顾与展望、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与实践等专题展开研修。中心的设立和实体化对于推进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特别是促进中阿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参加研修的历届学员对上海、对中国的发展成就都有了深刻的体验。埃及内阁信息与决策支持中心战略规划和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哈米德·哈利姆希望,中方加大中心建设,将中心建设成为中阿合作交流的高端平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企业管理与高贸高等学院塔伊克·马尔基教授指出,中心的成立和研修班的举办,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阐释。苏丹外交部规划和政策司司长穆罕默德·阿布杜拉赫曼表示,通过研修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同,对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了切身体会。

今年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运作良好,已成为双方交流改革开放、治国理政经验的思想平台。今后,中心要做大做强,为双方提供更多智力支持。”朱威烈当时在会场亲耳倾听,不禁心潮澎湃。他认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不仅是对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的肯定,更是对上海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中阿合作的鞭策和鼓舞。他相信在未来的中阿合作中,中心将助力上海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更好更优的作用,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当前,上海的智库建设方兴未艾。改革开放至今,朱威烈认为,各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听取专家学者对地区形势和重大专题的看法建议,为高校教师通过外事实践和学术研究的结合从事咨询服务工作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除了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朱威烈还长期主持上外中东研究的开展和建设。据介绍,去年经过考核,上外中东研究智库在上海高校智库学术活动活跃度和决策咨询活跃度等评价指标上均名列前茅。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要求。朱威烈表示,近年开展的智库建设,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高度信任。这些年来,他感受最深的,一是智库研究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否服务于国家利益非常重要;二是,一流学科建设应当遵循国际标准。结合上海智库的现状,朱威烈尤其强调应加强前瞻性研究和田野调查。此外,上海是提供国际知识的重要阵地,今后也应当加强这一点。“向世界讲中国故事,上海很具说服力。”朱威烈说,因为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吴宇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及上海社科院供图)


新时代再出发>>

勇于向世界发声“解惑”

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阶段。作为上海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上海智库也站到了“再出发”的重要节点上。如何酝酿一个朝气蓬勃的“再出发”?在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的同时,勇于向世界发声,针对一些对于中国的误解进行“解惑”,以中国智慧阐释中国观点也同样重要。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国际社会上仍然还存在着一些对中国的误解、误读和偏见。误解、误读甚至偏见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不了解和不理解中国国情是一个重要原因。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媒体的生动讲述,也需要智库有理有据的论述。

向世界呈现一个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上海智库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得益于独特的城市定位、丰富的发展经验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上海可以并且应当主动担当起其中向世界发声“解惑”的重任。一方面,上海智库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抓住机遇,积极发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参与国际性话题讨论,坚持中国立场,在国际事务中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理论主张。另一方面,提升上海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尤其重要的是,加强主动布局意识,提升上海智库参与国际事务中的议题设置能力。我们要更多地成为议题的创设者,而不是被动的回应者。上海智库需要研究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变化的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形成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并通过智库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让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中国的话语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对国际舆论的引导力,引导国际社会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吴宇桢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