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吴根越角丨东联村:过桥“走亲戚” “抱团”谋发展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毛丽君     作者:毛丽君     编辑:黄佳琪     2020-01-03 13:24 | |

“按规定,我要过桥可是得报批的。”站在只有几米宽的河道边,东联村党委书记孙静笑着说。在她面前,一座略显简陋的水泥桥横跨在河道上,打破了吴江和青浦之间的界线,将两地紧紧相连。而“过桥”对孙静来说,是平日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

图说:一座略显简陋的水泥桥横跨“官字圩”,打破了吴江和青浦之间的界线。毛丽君 摄

一桥架起两岸情

东联村地处江苏省吴江区东北部,下辖的华字自然村和上海青浦区金泽镇南新村隔河相望,这条被称作“官字圩”的小河并不宽,却是两村之间天然的分界线。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方便往来,东联村村民自发在河上搭起了一座毛竹桥,窄窄的桥面,成了两村间直接相通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路。几十年过去,这座无名小桥几经修葺,慢慢拓宽,见证着河两岸的发展与交融。

“其实我们两个村以前通婚的很多,生活习惯也都差不多。现在的来往也很密切,南新村经常有人结婚,会在我们这边的酒店摆酒席。”从以往的通婚到如今的生活设施共享,两村之间的这种联系,用孙静的话来说,就像“走亲戚”一样亲切而自然。

一水相接也意味着很多问题是共同的。“以前河道里的水葫芦是看风向的,飘到谁门前就谁捞,现在很多水环境问题,我们都是一起沟通,一起治理。都说省市交界的地方是三不管地带,我们现在是一起管。”治水只是一方面,如今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社会治理领域,东联村和南新村也常互相取经,互相借鉴,为的是可以“一起进步”。

来往的人越来越多,桥就越发显得小了。“现在的桥面是2013年修的楼板水泥桥,一米多宽,只能走电瓶车。南新村腾退了部分鱼塘,我们让出了部分土地,今年,这座桥的拓宽工程就要启动了。村民们都很期待早日通车。”可以预见,不久后,一座车辆通行无阻的新桥,将成为两村联动发展的大路。

“跨界抱团”谋发展

对东联村来说,和青浦的交流并不局限于相邻的南新村。为了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孙静和同事们走访了莲湖村、蔡浜村等特色村庄,而她思考的是,如何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东风,为东联村谋划新的发展。

“跨界抱团”或许就是一条可行之路。

“去年11月,依托许庄的特色田园乡村,我们组织了第二届稻香文化节,当时有60组来自上海的家庭来参与体验农耕活动,这是我们农旅发展的试水,反响不错。”孙静说,东联村已经有5个初具规模的家庭农场,如果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可以和南新、雪米等村庄“跨界抱团”,这样打破行政界限的优质旅游资源联动,一定能吸引更多来自周边,特别是上海的游客。

潜移默化“一体化”

“示范区揭牌后,公交专线将几个古镇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出行方便了,希望以后优质的资源也可以率先实现共享。”孙静家住黎里古镇,因为交通便捷,平时如果孩子生病,她和大多数镇里人一样,会选择带孩子到上海就医,“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了。”

生活里的“一体化”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我们都非常期待上海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可以向周边溢出,让更多生活在示范区里的老百姓受益。”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