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枪与绣花针,如果有一双手能同时用好这两件工具,手的主人会是什么样子呢?54岁的湖北利川人张兴发,是一名在上海建筑工地上做普通电焊工的大老爷们。在上班之余,他却用7年的时间,一针一线绣出了一幅有1643个人物,全长22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图说:“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局部) 任超/摄(下同)
在中建二局华东公司上海奉贤中电建项目门前广场上,7名建筑工人合力展开了这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作品上,不论是树林稻田,石桥船只,还是亭台楼阁,都被一针针绣了出来。然而,这幅十字绣的作者并不是十指纤纤心细如发的女子,而是一位头戴安全帽手握电焊枪的电焊工汉子张兴发。对于老张来说,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的完成,是他人生中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正是因为这幅作品的完成,老张获得了周边所有人的认可。
然而在此之前,张兴发的十字绣之路走得颇为坎坷。多年前的一场车祸,让老张的腿落下了毛病,行动不如以前方便。为了走出伤后的阴霾,他开始学习电焊。但因为行动较慢,他的工作完成速度总比工友们要慢,为了补贴家用,老张下决心学习十字绣。然而这份决心等来的不是支持和鼓励,而是周边人们的不解和嘲笑。人们嘲笑他:一个大老爷们非要干女人干的活儿。但倔强的张兴发没有退缩,他坚定地认为:“凭自己的双手挣钱养家,没什么可笑的。”
图说:7名建筑工人合力展开了这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张兴发从小画作“四季平安”开始,随后,“家和万事兴”“八骏图”,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十字绣作品,在老张那粗糙的巧手下诞生。随后,从他的《红楼金陵十二钗》等作品被人相中开始,十字绣也逐渐成为了家中的经济来源之一。直到有一天,老张动用了家中一笔“巨款”买来清明上河图材料,在本不宽裕的家中引发了一次不小的矛盾。
由于张兴发的妻子手部有残疾,不能外出打工,养家的重担都落在了张兴发身上。而他买清明上河图材料的时候,家中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正是开销比较大的时候。为此,家人都对张兴发的这一行为表示了激烈的反对,大架小架吵了许多。但最后,张兴发硬是用他那真诚而固执的态度,说服了家人。
图说:张兴发向大家介绍作品
斗转星移,7年过去了。当这幅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完成的时候,张兴发终于收获了家人的崇拜和周围人的赞许。如今,张兴发白天仍然顶着安全帽,用手中的焊枪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奋斗;晚上他则戴上老花镜、拿起绣花针,继续用十字绣扛起家庭的重担。焊枪与绣花针,两种看似毫无关系的工具,因为一份家庭的责任融入了一位父亲的生命。加油,张兴发;加油,每一位努力生活的人。
通讯员 任超 吴涵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