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深海区 > 正文

深独家 | 从非典到新冠,国际专家支援中国的背后,都有这位上海籍女科学家的奔走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鲁明,卫蔚     编辑:高飞,王若弦     2020-03-22 16:39 | |

  最近,美国华人女科学家赵凤娴博士的一段访谈视频在网上热传: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17年前,她促成国际知名传染病专家利普金教授前往北京协助抗击非典疫情;17年后,她对接美国知名病毒学家特赫特教授助力中国应对新冠疫情。

  21日,赵凤娴博士在纽约接受了新民晚报独家专访。她说,自己所做的“不是什么大事”,都是力所能及、义不容辞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赵凤娴在1984年赴美前供职于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她说对家乡充满思念,只要回来一定会住在小时候生活过的长宁区,每顿早餐大饼油条一个也不能少。

  17年前请来美国专家

  2003年4月,北京非典疫情蔓延之际,赵凤娴博士接到时任驻美科技参赞董劲生打来的紧急电话。原来,总领馆接到中央命令,要求拜访美国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几所重点大学,邀请一位权威专家驰援中国,但多所高校以中国疫情严重为由拒绝接 领馆人员。

  官方渠道走不通,只好试试民间路线。赵凤娴很快行动起来,但这个“请人”的过程也是颇为曲折。她回忆说,起初,她接连找到自己的导师、系主任,还联系了所认识的多位知名教授,但都遭到了婉拒。一筹莫展之际,赵凤娴第二次找到系主任,这时对方建议她可以问问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传染病学专家利普金教授,他被誉为世界最知名“病毒猎手”。

  当时,国内对于非典疫情的判断分成两派,有专家认为是细菌感染,钟南山院士等专家认为属于病毒感染。“找到利普金教授时,他告诉我们一直在关注着非典疫情,以他了解到的情况认为非典可能是病毒感染。”赵凤娴说,利普金教授当场就答应愿意前往北京,他就像战士一样冲向了战场,“这是一位科学家出于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使然。”

  2003年赵凤娴博士(左一)与利普金教授(中)、钟南山院士(右一)合影。

  赵凤娴说,利普金的夫人到机场送行时都哭成了泪人,飞往北京的航班乘客只有利普金和他的两位同事。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利普金还特意携带了1万检测试剂盒并赠与中国,到达北京后立即赶往医院,通过近距离观察病人以及核酸检测,很快得出结论并向中国疾控中心通报。

  利普金明确表示支持钟南山的判断,国内也由此拍板决定使用抗病毒治疗方案,建立小汤山医院,非典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赵凤娴说,利普金是首位来京协助抗击非典疫情的国际知名专家,他与钟南山院士也因此结下了深厚友谊。今年1月30日,钟南山还在广州与利普金见面,两位科学家就新冠肺炎可能用于治疗重症病例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17年后对接先进疗法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初期,赵凤娴就开始留意美国相关行业的资源,时刻准备再为祖国出一份力。这一次她接到了新任科技参赞打来的电话,经过慎重考虑,赵凤娴把目标确定为哥伦比亚大学的领先研究——单克隆抗体血浆疗法。

  “如今钟南山院士在诊断方面已是权威专家,疫情发生后也有多位像利普金教授这样的国际专家赶到中国。”赵凤娴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她觉得在这个时候,可以提供一些疗法或药物以供参考。赵凤娴认为,单克隆抗体血浆疗法是相对比较好的一个选择。简单讲,这种疗法就是从已经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提取B细胞,然后通过杂交和筛选获得抗COVID-19 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1月29日,赵凤娴来到哥伦比亚大学知名病毒学专家特赫特教授的实验室,因为并不确定对方是否有“勇气”与中国进行合作,赵凤娴起初只是“请教”他对治疗新冠肺炎的一些想法,当看到特赫特毫无保留的在本子上边写边画时,赵凤娴试探着问了句“你敢不敢去一次武汉?”特赫特不加犹豫就给出了肯定答案:“我不怕危险,愿意立刻飞赴中国展开研究工作。”

  哥大“单抗”专家特赫特教授(中)与赵凤娴博士(右一)。

  赵凤娴感慨道,特赫特教授说这句话时,就像17年前她找到利普金教授一样。其实不必说这是什么“大无畏的精神”,对他们而言,科学不分国界,发自内心的使命感让他们作出了这样的决定。目前,特赫特已和国内紧密合作,一定会很快得到好消息!

  疫情当前没人能置身事外

  实际上,因为近期工作非常繁忙,赵凤娴博士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日期“一推再推”。就在这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迅速蔓延,全美进入到紧急状态。“现在纽约就像一座空城,很多人都不出门了。”赵凤娴坦言,她和很多教授专家完全没有预料到新冠疫情会严重到这种程度,这也说明,病毒无国籍,疫情无国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赵凤娴博士近照。

  不过面对人类的共同敌人,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几天却多次妄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引发美国各界批评,许多民众也抨击特朗普助长种族主义。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在美华人乃至亚裔群体受到歧视对待已时有发生。

  “病毒源头究竟来自哪里,应听取专业意见,付诸科学论证,借机污名化不仅自取其辱,更不利于抗击疫情。”赵凤娴说,歧视事件会严重干扰很多人的正常生活,美国社会各界反歧视的声音正与日俱增。实际上,如今美国多地都出现了医疗物资短缺,很多华人社团都行动起来贡献着力量。耶鲁大学医学院急需口罩,是当地华人捐助了一批N95口罩,纽约警局防护用品告急,也是华人社团热心捐赠。

  在赵凤娴看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只有携起手来,守望相助,才能共同应对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


  浓浓乡情为上海骄傲

  赵凤娴说,作为一名华人科研人员,侨居美国30多年来,一直都希望能为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大事,如今受到关注真的没想到,希望低调些。”最近这十几年,赵凤娴大概每隔两年会回一次上海。上一次是去年10月,她陪同哥伦比亚大学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兰克回上海参加第二届世界顶级科学家大会。作为嘉宾、也作为“主人”,赵凤娴对上海能举办这样的顶级科学家论坛感到非常骄傲。

  新冠疫情发生后,赵凤娴尤其关注着上海,几乎每天都要和亲友通话。在她看来,从非典疫情到新冠疫情,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能有效挡住两次危机堪称“奇迹”。如今上海把疫情控制得很好,一方面是迅速作出部署、出台了有力措施,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上海人的担当和自律。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赵凤娴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所讲的普通话中带着浓浓乡音,她还特意解释,在美国很多华人一听她讲话就知道是上海人。赵凤娴只要回到上海,都要住在长宁区美丽园大酒店(延安西路镇宁路口),她的童年、少年就是在那附近度过。每顿早餐,一定要吃“最想念”的大饼油条豆腐浆,老半斋的雪菜煨面、刀鱼汁面也是她每次必点的。“当然,每次回上海也一定会看新民晚报的。”

  赵凤娴与先生冷麟。

  赵凤娴的先生冷麟也是上海人,现任耶鲁大学资深研究员。赵凤娴说,作为生物化学领域科学家,整整20年,她的先生都是每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平日里,他们都献身于实验室里做科研。如今为应对严重的新冠疫情,纽约州发布了“居家办公令”,这让赵凤娴和先生难得的拥有了二人世界。

  (本文图片都由赵凤娴博士提供)

  撰稿 鲁明(驻美记者) 卫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