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叶辛高桥书房开幕 坐在千年古镇里回望“蹉跎岁月”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李元春     2020-05-26 21:54 | |

图说:叶辛高桥书房开幕 主办方供图

  “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高桥古镇今天又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以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叶辛名字命名的叶辛高桥书房开幕,这既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缩影和高端文化项目的标志,更是高桥镇对古镇文化的守护和独特表达,体现的是一种人文情怀和叶辛对古镇的深厚感情。因疫情原因,主办方今天采用“云”讲座的方式启动叶辛高桥书房的首秀,“云”集了八方来客聆听“云”讲座,叶辛文学爱好者们在“云端”共同见证了这一特殊时期的重要时刻。

图说:开幕式现场 主办方供图

高桥的文化名片


叶辛与高桥缘深情长,他在《我和高桥的故事》主题讲座中,讲述了自己与高桥古镇的特殊渊源。早在中学时代,他就与同学从黄浦区骑自行车来到高桥古镇,高桥仰贤堂的故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历经千年的高桥古镇,传统的风土人情与优美的古镇景致,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深处。2007年11月,叶辛所在的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来高桥古镇考察,故地重游,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地是人非,古老的建筑和古镇风光依旧迷人,让叶辛感慨良多,他欣然提笔写下了“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的楹联,表达了自己对高桥古镇的深厚情感。之后这一朗朗上口的楹联,成为了高桥的一张文化名片。如今陈列着叶辛文学作品的书房落地高桥,给了叶辛一种回家的感觉。

  叶辛是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聘请的文化名家,也是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聘请的智库专家。早在2018年4月22日,在陆家嘴融书房的开馆典礼上,叶辛书房的意愿就已达成。时隔两年,叶辛高桥书房落地于高桥老街,成为了浦东新区又一文化新地标。

图说:叶辛高桥书房内部 主办方供图

   古镇的文化杠杆   


叶辛高桥书房坐落在高桥老街,与钱慧安纪念馆南北相连,背靠高桥西街。从高桥西街斑驳的石板路走到西街173弄,再沿着一条幽静的小弄堂走到河边,眼前豁然出现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宅院,推门而入,需穿过钱慧安纪念馆,才见另一座明清建筑别有洞天,这就是叶辛高桥书房。书房一主厅两厢房,走进主厅,一眼望见的是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里的一段文字:“我和叶辛同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一辈。他讲到的一些体会和心态,像开始见到农村、农民的那种感受,我是很能理解的。他是在贵州插队,我是在陕北黄土高原。当时我们有这样的经历,也看到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活生生的,我觉得写这些东西才是真实的生活。”

图说:叶辛高桥书房内部 主办方供图

  叶辛高桥书房共设三个功能区,展示叶辛文学创作不同阶段、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和不同时期的各种照片。开放式的阅读书房里,书架上不仅摆放着叶辛创作的文学作品和藏书,还有中外文学名著、文学写作技法训练及文学工具书等,在这里不但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阅读和学习场所,也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交友和交流的空间。叶辛会客室的陈列橱里,陈列着叶辛的代表作《蹉跎岁月》和《孽债》的各种版本,还有叶辛的各种证书、曾经用过的私人物件和他创意、题字的知青壶等。书房内部采用了简约古朴的明式设计风格,与整座古宅融为一体。院子里,绿色植物郁郁葱葱,花正开得浓酽。沐浴着花香与青草气息,酣畅地汲取着书里的养分,备感惬意。

  从古典院落,转型成“叶辛高桥书房”,高桥打造的是开放式的、有温度、高颜值的新型阅读空间。未来,叶辛高桥书房将立足古镇和市民推出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文学的力量,撬动和助力古镇的文化发展。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