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百年红色 艺路前行|穿越红色光影路,“初心号”带你驶入百年前的风起云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孙佳音     作者:孙佳音     编辑:李元春     2021-04-27 19:23 | |

      轻轻推开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那扇“小门”;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加入到反帝爱国的队伍中;站在新新公司门口,聆听“大上海解放了”这令人血脉贲张的“第一声”;目睹上海解放第一面红旗,在永安公司楼顶升起……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在车墩影视基地,命名为“初心号”的红色巴士就将载着大家穿越红色光影,驶入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今天,蒙着春天的细雨,记者有幸提前体验了这堂特别的沉浸式巴士党课。

图说:“初心号”红色巴士 官方图 下同

从戏里,到戏外

      “初心号”红色巴士是上影集团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辆道具车,它曾在革命历史题材重点影片《开天辟地》中闪亮登场,也因此具备了独特的红色基因。铁制拉门、木式座位和黄铜把手在上影能工巧匠们的手中还原,坐下的瞬间,就仿佛被带回到那个难忘的觉醒年代。

      “浙江一师,全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位于杭州,前身是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许多名人如沈钧儒、鲁迅等都曾在这里任教。五四运动后,浙江一师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919年5月,陈望道从日本留学回国,被浙江一师聘为国文教员,主张推行国文改革……”伴随着讲解,巴士党课的第一站“浙江一师”到了。这里是上影集团与复旦大学联合拍摄影片《望道》的取景地之一,“影片由胡军搭档刘烨主演,目前正在最后搭景,即将正式开拍,预计今年年底上映。”

图说:“初心号”红色巴士内部

      相比还未开拍的电影,蘸墨水吃粽子的故事更加生动一些,“1920年春天,受陈独秀委托,陈望道带着《共产党宣言》的日文版和英文版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在小山村的一间柴房里,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翻译工作。看着儿子忙碌而消瘦的身影,母亲特意煮了两个粽子,配上一碟红糖,给儿子补补。过了好一阵儿,母亲进屋收拾碗碟,却发现儿子竟是满嘴乌黑,而那碟红糖原封未动。母亲既好笑又好气,便问,‘红糖甜不甜啊?’儿子浑然不觉,头也不抬,‘甜,真甜。’墨汁为什么这么甜?因为,这是真理的味道。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截至1926年5月,由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已重印达17版之多。”听罢生动的讲解,你可以在“浙江一师”门口的小摊上,花五块钱买上一个小小的糯米粽子,蘸上,墨汁(红糖),真甜。

图说:车墩影视基地里复刻的老建筑

老基地,新建筑

      车墩影视基地启用以来,有100多部优秀红色影视作品在这里取景、拍摄,包括电影《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勇敢者》《信仰》,以及近期央视热播的历史剧《觉醒年代》等等。不过,为了拍好纪念建党百年的重要影片《1921》,基地在2020年特别邀请了中共一大会址的修复团队,1:1建造复刻了渔阳里2号、望志路106号、博文女校、辅德里625号等建筑。

      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先生在上海的寓所,也是《新青年》的编辑部,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诞生地,1920年青年毛泽东来到老渔阳里2号与陈独秀探讨马克思主义学说;博文女校,是当时一大代表们的暂住地,代表们以“北大师生旅行团”的名义掩人耳目,筹备一大会议的召开;望志路106号,百年前,13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党代表在18平米的房间内酝酿“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电影《1921》的导演黄建新如此评价:“在车墩不是搭景,而是造房子。”行走在这些清水砖墙的小巷中探寻红色起点,光影斑驳,想象自己与党的先驱们擦肩而过。

图说:复刻的“一大”会议现场

有心思,巧设计

      步入“一大”会议现场,18平方米的小小房间里,玄机也不少。上影美工师比照毛泽东笔迹精心模制的“会议纪要”,按照当年会议照片“精挑细选”的玻璃小花瓶和12盏茶杯,还有被设置在八点的座钟。在这里,可以聆听到取材于影片《开天辟地》的一段代表们热烈讨论的音效,其中藏有八声钟响。100年后,车墩不仅完整还原了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还利用高科技光影技术,“摇摇晃晃”地还原了嘉兴南湖红船上的会议场景。

图说:“上海大戏院”的影片回顾

      其实,这般巧妙的心思和设计,几乎贯穿了一个多小时的“巴士课堂”。上车前,你可以在“鸿翔服装店”,花六十块钱,租上一套钟意又合身的“五四学生装”,体验感满满,也更适合拍照。行至在南京路帐子公司,高台演讲的革命代表、群情激奋的抗议人群以及手持棍棒的巡捕,瞬间又将时空拉回到了那个峥嵘岁月。到站“上海大戏院”,你还可以欣赏到由经典影片《开天辟地》《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渡江侦察记》《建国大业》与建党百年献礼巨作《1921》共同剪辑而成的短片《红色光影录》,重温1921-1949年的革命记忆。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