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这部历经十年打磨的沪剧,为何让专家不忍挑毛病?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陆玮鑫     2021-06-19 15:10 | |

图说:《敦煌儿女》剧照

  “我们《敦煌女儿》经历十年时间,在各方帮助下不断改进,我没觉得苦,反而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对我本人来说很珍贵。”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昨天在沪剧《敦煌女儿》“二改”研讨会上感慨。出席研讨会的专家,一路看着《敦煌女儿》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却依然观看演出后泪满襟,既是被剧情打动,也欣喜于这部戏的成熟。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敦煌女儿》在上音歌剧院的演出,情节和表演几乎无可挑剔。尽管去年演出场次不多,但首演以来,它走进很多剧场、高校,几乎每场都满座。而从《雷雨》到《敦煌女儿》,上海沪剧院完成了剧目在现实题材创作和演出品质上的提升。“我眼泪止不住,工作人员友善地给我递来两张纸巾”,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第二次看《敦煌女儿》,“我们在评价这个戏之前,观众已经用脚投票,把票给买光了,这足以证明它的成功。”

  在专家眼中,每位演员所塑造的角色都带来了惊喜。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季国平本希望能帮这部戏提些建议,但看到最后,他感慨:“毛病实在不太好挑,也不忍心再去挑。”季国平被情节和主创团队的精神深深打动,“如果说当下的舞台艺术都能用心、用功、用情地呈现,那么作品一定能从高原走向高峰。”(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