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沪剧《敦煌女儿》重起炉灶:融入歌剧元素 结构创新求变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剑虹     作者:王剑虹     编辑:江妍     2018-04-16 13:30 | |

230135922.jpg

图说:沪剧《敦煌女儿》海报 官方图

“它一定是时尚的,一定是先锋的,一定是高级的。”昨天下午(4月15日),沪剧《敦煌女儿》的导演张曼君在谈到这部正在排练中的作品时,面对记者“夸下海口”。由上海沪剧院携手戏曲界金牌创作团队打造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将于5月23日晚在东方艺术中心试首演,这部剧目讲述了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以50年的执著扎根坚守大漠,从上海小女孩到敦煌学大学者,穷其一生致力敦煌研究的人生历程。樊锦诗由上海沪剧院院长、二度梅花奖获得者茅善玉扮演。

DSC_2835.JPG

图说:《敦煌女儿》排练中 官方图

执着

早在5年多前,上海沪剧院就曾推出过一版《敦煌女儿》,首演之后经过几轮修改都未能达到理想状态,此后该剧一度“消失”在沪剧舞台上。不过茅善玉对这个题材颇为执着,她说这个题材、这个人物是打动人心的,放弃太可惜了。这几年茅善玉5次带队去敦煌,感受大西北的风沙和敦煌的历史,并与樊锦诗成了朋友。最近一次与此次的导演张曼君等一同去敦煌采风时甚至还在当地遭遇了被毒蝎子蜇伤的险情,昨天茅善玉说起这段经历毫无半点惊怕的意思,反而一直面带笑容,还开玩笑说因为中了这么一次小毒,自己的身体反而更好了。

微信图片_20180415151747.jpg

图说:茅善玉在采风过程中 官方图

创新

这一版的《敦煌女儿》从编剧到导演的主创团队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剧本也是重起炉灶重新创作,与5年前的版本并无关联,仅仅剧名相同、主要演员基本相同而已。据介绍,新一版的《敦煌女儿》总体上采取了倒叙手法,叙事结构则尝试在过去时和现在时之间不断跳接、对话,“舞台的空间随着人的表演迅速变化,一会儿西部、一会儿上海,一会儿过去、一会儿现在。”张曼君介绍说,“这是对表导演艺术一次比较大的探索和追求。”这个剧的另一个主要创新突破在音乐方面,剧中有独唱、领唱、重唱、对唱、轮唱、大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还借鉴了歌剧的宣叙调等,从昨天现场表演的片断来看,音乐方面的创新步伐还是跨得相当大的。

微信图片_20180412092143.jpg

图说:《敦煌儿女》在排练中 官方图

挑战

在在过去时和现在时之间不断跳接的叙事结构虽然给表演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对于演员来讲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特别是扮演樊锦诗的茅善玉,常常需要在25岁与80岁之间来回跳接,用导演张曼君的说法是一个转身、2秒钟时间就要完成一次跳接,她认为这是一种“只属于舞台的美学状态”。事实上这样的表演方式在一些实验戏曲还是可以看到的,但在像《敦煌女儿》这样的新编大戏中极为少见,特别是整个戏就建筑在这样一种不断跳接的基础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了。茅善玉表示,这样的表演挑战还是蛮大的,在跳接中面妆肯定是无法改变的,有几场可能连头套都来不及戴,披一件衣服就要从25岁变到80岁,只能完全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完成了。 

目前,《敦煌女儿》已被列入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并入围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除了5月下旬在东艺的试首演之外,11月在樊锦诗的母校北京大学的演出也已敲定并出票。(新民晚报记者 王剑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