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爷爷改建书房孙子享受书香 北管村“农家书屋”旧貌换新颜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陆玮鑫     2018-08-12 19:39 | |

图说:我嘉书房外景(资料图)

  今年,上海书展把目光投向郊区,6家农家书屋入选上海书展100个分会场,其中就有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我嘉书房”。据悉,书展期间,这里将会举办一场摄影展览。

  走进这间漂亮的“书房”,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习书法、绘画……老人们有的看书,有的听书……各得其乐。说起来,这间“书房”来之不易,“爷爷”们顶住经济压力,为村里留住了一缕书香,给“孙子”们打造出一片精神家园。

爷爷:从反对到积极


  三年前,北管村里开大会,议题是村里的一间厂房今后的用途。选择有两个:一个是出租给一家工厂,租金一年五十万左右,已经谈妥,只待全村通过;另一个是建造书屋,需要全新装修,花销近百万。

  从收入的角度看,这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村里负责基础建设沈江站在了出租这边。因为他成天忙活着村里的各种建设,清楚地知道这些收入能给村里带来哪些看得见的变化。当然,分管基建的他也知道,农家书屋当时硬件的问题。“农家书屋,当时已经在村里落户了十几年了,大多分散在村里的老宅中,这些老房子大都是三十年的房龄,有的都是危房。经常需要安排人员去修理停电、厕所漏水、空调罢工……”也因为这些硬件问题,书屋往往形同虚设,“一年到头,除了换书的季节,村里叫上村民忙活几天,更换几千册新书,这算是书屋人气最高的时候。其余的时间,书屋大都是无人问津。”

图说:升级后的书屋内景(资料图)

  尽管从经济到人气,沈江都不赞成花钱更新书屋。但村委会一群年轻人,把目光投放到未来,坚持了更新书屋,他们觉得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需要这样一个精神家园,李佳乐(北管村党总支副书记)是村委会中80后,她说,“升级书屋也是建造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最终,少数服从多数,全村决定升级书屋。作为一名老党员,沈江尽管起初反对,但对于村委的决定,一间坚决执行,他也成了第一个开始张罗升级书屋的人。

  在更新书屋的过程中,沈江忽然发现,身边关心书屋升级的老伙计越来越多,“隔三差五,就有村里的老朋友过来看看,工程进行的如何?需要不需要帮忙?”听说书屋升级需要村里的一些“老物件”建造一间村史馆,全村爷爷奶奶们都发动了,各自在家翻箱倒柜,有的带来了毛主席语录,有的带来了三十年前的农具,有的带来的五六十年代结婚的三大件……看到村民的期待,沈江好像渐渐明白了些什么。

图说:书架上摆满了各种读物(资料图)

  北管村的“农家书屋”正式升级为“我嘉书房”的第一天,沈江带着孙子一起来了。小孙子瞬间就爱上了这个可以看书,可以剪纸,可以画画……的地方,拉都拉不走,沈江终于笑了。

孙子:看书画画写字


  这间让沈江的小孙子舍不得离开的“我嘉书房”,是去年底正式落成的。

  比起从前老屋的“农家书屋”,崭新的“书房”外部的宣传墙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等展示。沿着楼梯而上,整洁有序的书橱映入眼帘,上面挂着玉米南瓜,乡土和油墨的芬芳融在一起,静谧安详,是个读书思考的好地方。据说,这里的图书,和上图是联动的,可以在上图借书,这里换书,非常便捷。

图说:来到书屋参加活动的人们(资料图)

  升级后的“书房”里,配有8台听书机,这是为老人准备的。李佳乐说,“改造前,我们走访家家户户的村民,听取了他们的一间。有些老人文化程度不好,也有些老人眼睛不好,他们更喜欢用听的方式。”在这里,村民带上耳机,就可以从300多个有声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听的故事。村民董志浩说:“我从小就喜欢听各种故事,听书机里的历史故事、传记都很喜欢,约上几个好友过来听听书、喝喝茶,很开心。”

  不仅是关怀老人,更新后的“书屋”也在吸引年轻人。“书屋是24小时开放的。”李佳乐说,“书屋主打数字化概念,配备了电子书借阅机、数字移动大数据分析平台、自动借还系统,方便阅读者阅读以及了解相关信息。”为了照顾年轻人喜欢用手机的习惯,读者只要用手机连接“北管村数字移动平台”,打开浏览器,就能登录“掌上图书馆”首页,体验“全民阅读”、“有声读物”、“时政新闻”等服务功能。“希望通过这个书屋,让更多出去的年轻人愿意回到村里来,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图说:书屋内学习书法的小朋友(资料图)

  对于像沈江的小孙子这样五六岁的小朋友来说,这里简直比幼儿园还好玩。不仅有儿童的游戏区域,还定期有老师来开设书法、剪纸、插花、扎染、手工艺……等课程。对于家长而言,暑假期间,把小朋友放在有老师指导书屋里,既安全又能学到本领很放心,而且还免费。这天,沈江依然在忙着村里的工作,老伴带着孙子正在书屋里学画扇面,水彩斑斓让小孙子到了午饭时间都不肯回家,还要再画一会……(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记者手记】升级的书香,未来的书乡


  走进一片田园之中的“书房”,不巧正是38度的高温。

  “书房”里的书香,让人心静自然凉,把高温隔在了玻璃房外。老人们带着耳机听书,年轻人仔细用手机下载,小朋友在跟着老师画画书法,能听到的,也只有窗外的蝉鸣。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农家屋”早就找不到从前传统印象中破败。由于引进了第三方管理,好不夸张地说,北管村的“我嘉书房”在硬件上,比起市区中的一些高档小区的活动中心,毫不逊色。在内容上,网络的全覆盖,让书屋的讯息与世界同步;与上图的联动,配上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精神的慰藉。

  村里的几位老人,还在笑谈当年为了几十万的租金,差点错过了这间美丽的书屋。如今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据说,在嘉定,这样升级后的“书房”已经有六七座了。坐在满是书香的书房里,孩子们捧着书,老人们眺望远方,希望就在田野上。(吴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