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花了2个月6个集装箱,“漂泊的荷兰人”终于把船“停靠”在上海大剧院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     作者:吴旭颖     编辑:江妍     2018-09-12 11:52 | |

灯光亮起,一艘巨大的红色轮船从正面驶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把整个舞台都变成了一座船坞。9月13日、15日,由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大剧院联合出品,上海歌剧院与德国埃尔福特剧院联合演出的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昨天下午令人惊艳的这一幕,正是剧组在调试刚刚搭建好的舞台装置。

中外工作人员在紧张装台-郭新洋.jpg

图说:红色轮船驶上舞台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漂泊的荷兰人》讲述一个荷兰航行者受到诅咒七年才能靠岸一次的奇妙故事。船,成为了这部歌剧中最不可或缺又引人瞩目的道具。很多观众看过这一次的船后十分纳闷:剧院的舞台怎么可能装得下这艘巨轮?在这“不可思议”的背后,隐藏着剧组的许多“心机”。

跟着舞美设计汉克·欧文·基尔特走近这艘船,记者才发现,这艘船并非“钢筋铁骨”,而是硬质帆布搭成,为了保持造型,里面用了钢铁的骨架。不仅如此,从正面看上去完整的大船,实际上像艘被截断了的船,只有前面的一半。“这是为了减轻重量,方便运输和搭建。”汉克解释。为了让观众看起来有整条船的感觉,船身并没有在最宽的地方终止,而是多做了由宽渐渐收窄的一截,让正面的视觉更有延伸感。

(从左至右)导演盖伊·蒙塔冯、荷兰人扮演者托德·托马斯、森塔扮演者卡特琳·阿黛尔和指挥许忠-郭新洋.jpg

图说:(左起)导演盖伊·蒙塔冯、荷兰人扮演者托德·托马斯、森塔扮演者卡特琳·阿黛尔和指挥许忠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不过,即便只有“半截”,这个大家伙也有7米高、10米长、足足1.2吨重。此次的演出是由德国埃尔福特剧院全新制作,今年3月在德国首演。这批在德国首演中亮过相的舞美道具紧接着就不远万里被“原装进口”到上海,光是这艘船就装满了6个集装箱,运了足足2个月才终于来到上海。

为了演出的效果,这艘船会在剧中从天而降、前进后退。就算长度砍了一半,正向安放的船对舞台来说还是太长。原本前后相连的主舞台和副舞台各有十几米深,演出时中间的防火墙会落下隔开二者。此次为了给船创造活动空间,剧组决定打开防火墙,同时启用主副舞台,把十几米的景深扩到了32米,让大船可以为舞台效果“自由行动”,整个舞台效果也更加雄伟恢弘。

helanren_kaipiao1_heng-1P615.jpg

图说:《漂泊的荷兰人》海报 官方图

1999年,《漂泊的荷兰人》曾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轰动一时,那是瓦格纳歌剧在中国的“破冰”首演。据介绍,当时由于德国莱茵剧院原装的布景不够匹配大剧院广阔的舞台,还特意向意大利威尼斯歌剧院借来了“大船”。暌违19年,新一轮的演出则摆脱了这样的尴尬局面,德国埃尔福特剧院的“船”与上海大剧院的舞台非常合适。

此次,《漂泊的荷兰人》由德国埃尔福特剧院和上海歌剧院联合演出,德方将派出40名歌者与中方共同组成100人的大合唱团,著名指挥家、钢琴演奏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则首次担任瓦格纳歌剧的指挥。14日晚,在两场歌剧演出之间,上海歌剧院、上海大剧院还将特别“加料”,推出一场瓦格纳歌剧选段集萃音乐会,将此次埃尔福特剧院访沪之行与上海歌剧院的联合演出,变成一次真正的“瓦格纳盛宴”。(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