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中匈联合制作歌剧《微笑王国》亮相布达佩斯大艺术宫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光     作者:朱光     编辑:吴旭颖     2019-02-03 10:37 | |

  上海歌剧院2018演出季闭幕大戏、与匈牙利联合制作的莱哈尔歌剧《微笑王国》前昨两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大艺术宫上演,为中匈两国建交70周年奏响序曲。这也是经典歌剧开启中外联合制作,互访两地演出的新旅程——既要把文化“请进来”,也要把文化“带出去”。

图说:《微笑王国》剧照 主办方供图

  虽然近年来邀请国际团队与本地携手,联合制作经典歌剧已属常见,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等大规模综合剧场,都有成功案例在先。然而,此番由上海歌剧院与布达佩斯大艺术宫的合作,却打破了“请进来”的单向模式。不仅由中匈双方优秀设计师共建主创团队,主演阵容亦兼顾两国双方的优秀艺术家,还在上海、布达佩斯两地都成功上演了《微笑王国》。该剧男主角由中国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担纲,匈牙利女高音歌唱家巴巴依扬则担任女主角。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则担任指挥,执棒该剧的两地首演。

  两地艺术团队,曾于5年前就首次合作,只是还未踏出互访演出的那一步。2013年,布达佩斯大艺术宫与大剧院、歌剧院联合制作了威尔第的歌剧《阿蒂拉》。布达佩斯大艺术宫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微笑王国》的导演乔鲍·凯尔回忆当年道:“作为中国最早致力于西方古典歌剧的艺术院团,歌剧院不仅在剧目创排和积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更在搭建国家与文化之间的桥梁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正是吸引我找到歌剧院希望再度合作的重要原因。”他还发现,歌剧院院长许忠对欧洲音乐也是行家里手,对歌剧院的管理与发展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图说:《微笑王国》剧照 主办方供图

  上海歌剧院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优秀歌剧制作、持续不断的欧洲巡演都赢得了中外歌剧圈的关注与好评。歌剧院与大艺术宫,通过歌剧合作,也深入到文化交流领域,并对艺术在其中产生的作用,颇有共识,这也是促成双方此次合作的前提。上海首演的成功,令导演凯尔感到非常兴奋,“全新的合作,不仅体现在艺术家之间,也体现在演出剧场的配套服务之中。双方都能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彼此适应与磨合的过程,让这部全新的作品在巴托克音乐厅找到它的归属感,赢得了匈牙利观众最热烈的欢呼与掌声。“

图说:《微笑王国》剧照 主办方供图

  想要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突显民族特色和品牌优势,需要首先找到对话通畅、易于相互理解的“频道”。作为国际通行的最高音乐表演艺术形式,歌剧无疑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最佳途径之一。歌剧院与布达佩斯大艺术宫本次选择的《微笑王国》,呈现的是西方贵族之女与中国王子之间的爱恨离别。因而,中方参与演出制作再为贴切不过。中外主创主演团队的联合排演,可谓对剧中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现代解读与二度诠释。

  对于剧中清末民初的故事时代背景,以及中国王子的情感演绎,在西方歌剧舞台上,中方艺术家无疑拥有着各项优势和权威解释。该版于上海首演时,出自中方主创艺术家们之手的服装设计、编舞以及传统皮影、木偶等元素,都令匈牙利方面惊喜赞叹,更决定在本次布达佩斯首演是时,将上海首演时的所有服装及部分舞美、道具全部“原装进口”到匈牙利。

图说:《微笑王国》剧照 主办方供图

  许忠透露,这是继去年夏天歌剧院在爱沙尼亚萨雷马歌剧节取得成功之后,第二次将中国歌剧艺术、将上海文化品牌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且,这两次的文化交流合作的模式全然不同。将已然打磨成器的艺术作品向世人展示,可以让大家看到中国艺术家对西方艺术也颇有造诣。能找到合适的主题和机会,由中外双方共同完成一次艺术创作,也许更能帮助大家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

  事实上,歌剧院近来一直在中外合作的道路上有所耕耘。去年九月,许忠在德国和上海指挥上演了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这是埃尔福特歌剧院的最新版本首次引进到上海,由中德艺术家们合作演绎。与此同时,德国艺术家也与上海乐坛建立起友谊。此番《微笑王国》的尝试,同样会在中匈建交70周年之际,为今后更多更新的艺术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开端。(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

【马上评】中国故事多


  《微笑王国》是普契尼的好友莱哈尔的作品。据传,继普契尼的《图兰朵》成功上演之后,莱哈尔也以一位中国驻奥匈帝国的官员为创作灵感,谱写了《微笑王国》——当然,其中的爱情故事是虚构的。但是,这部歌剧依然赢得了轰动。以至于普契尼开玩笑说:“这部歌剧只有一个错误,那就是——不是我写的!”歌唱家石倚洁之所以乐于主演,也是因为这一角色是能让中国男演员在西方歌剧世界中发挥最为充分的角色,主导全剧情节甚至一定程度上还能为全剧舞美风格提供专业意见——此前,在欧洲上演该剧时因为缺少中方参与,中国宫廷的舞美看起来更像泰国或者日本。

  歌剧院与大艺术宫的联合制作,让我们颇受启发——不妨挖掘一下历史上有中国元素、中国角色、中国故事融入的全球各地经典作品,是否更有利于文化“请进来”与“带出去”的双通道?拥有双方共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合作,就好比欧洲王室之间彼此巩固联盟的“姻亲”。当然,这样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例如,此番歌剧院的演员全程以德语出演,确实难能可贵。以双方认可的形式,输出中国故事,似乎是目前文化“带出去”的良方。(朱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