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十二艺节|没有台词的舞剧,如何“吟”出杜甫和苏轼的名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     作者:吴旭颖     编辑:江妍     2019-05-25 11:59 | |

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的参评节目,舞剧《杜甫》《东坡海南》近日接连登陆上海。同为中国古代文豪,杜甫和苏轼的思想、人格、追求、成就都蕴藏在他们的诗词之中。如何用既不能言又不能吟的舞蹈艺术来表现,成为了创作的难点。

《东坡海南》-郭新洋.jpg

图说:《东坡海南》剧照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舞由心生,寻找共鸣


相比于去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的演出,此次的《东坡海南》有了不少改动。其中,“东坡”独舞部分的增加使得整部舞剧对诗词的剖析更加深入,情感也更加浓郁。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片段中,“东坡”先与妻儿在梦中共舞,而后灯光骤灭,音乐忽变,妻子“王弗”与儿子“苏过”与群舞一起“消失”,只留“东坡”一人对月起舞。“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旁白的伴随下,对故土浓烈的思念从舞者孤独而又狂放的旋转中倾泻而出,感染了不少观众。

《东坡海南》2-郭新洋.jpg

图说:《东坡海南》剧照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饰演“东坡”的青年舞者孙科说,他的舞并非只是肢体的语言,更是由心而发。孙科今年29岁,从11岁起,他便离开故乡山东青岛,到北京求学。18年来,学习、排练、巡演排满了他的日程。每年只有春节,他才能陪在父母身边。“回家的时候,妈妈都舍不得让我做一点点家务。她心疼我从小在外漂泊不容易,我也时刻挂念着他们。”这种思念的情绪,被孙科融进《水调歌头》的舞蹈,与九百多年前苏轼的心情形成一种共鸣。“诗是诗人宣泄情绪的方式,舞则是舞者表达情感的形式。虽然‘舞不能吟’,但表达的内容却可以相通。”


跳脱文字,一解诗意


“我们每一处都在展示杜甫的诗,却又没有一处是具体的哪首诗。”《杜甫》的总导演周莉亚认为,舞剧表现诗词的重点,不在词句,而在诗意。

《杜甫》-郭新洋.jpg

图说:《杜甫》剧照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从早年游历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到《丽人行》里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再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尖锐社会矛盾。他的笔下,记录着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包含着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胸怀。周莉亚从中截取了最重要的片段搬上舞台,还原相同的诗意。“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中杜甫透露出的同情和无奈,则以战车无情碾过舞者的方式表现。“这部剧不以叙事为线,而是以杜甫内心的变化为线。它是写意的,呈现的是杜甫眼里的世界,带有他强烈的个人情感。他没有真的被车轮撵过,只是拯救不了为战争所苦的黎民,他的内心就如被车轮撵过一般痛苦。他的诗意,正是为抒发情感而生。”也正因如此,越是了解杜甫的观众,越能在剧中读出更多的诗。

《杜甫》2-郭新洋.jpg

图说:《杜甫》剧照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当最终慕,出现在杜甫人生中的皇帝、贵妃、权臣、妻儿、百姓在台上依次走过,像是让人一同感受他临终前对此生的回忆。前景的幕布上流动起一篇篇狂草,陪伴杜甫一生的诗意便也在观众心中激荡起来。(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专题推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微信图片_20190506105605.jpg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