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马来西亚华语作家戴小华谈创作观:我因“冲动”而写作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     作者:吴旭颖     编辑:赵玥     2019-07-14 19:25 | |

图说:戴小华携作品亮相静安区图书馆 主办方供图

  昨天,马来西亚华语作家戴小华带着《忽如归》《因为有爱》两部作品亮相静安区图书馆,与读者们分享她的人生经历与创作过程。“我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戴小华说,“每一次的写作,都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让我有了写作的冲动。每当这时,我就感觉,如果不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我的身心就无处安放。”

  《阿春嫂》是戴小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收纳在《因为有爱》散文集里。故事的主角是戴小华家里的女佣。“阿春嫂”因为战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她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把戴家的孩子们都当做亲生的对待。但她又不敢像亲生父母一样给孩子们提出要求,因为她只是一个“仆人”。某年三八妇女节,戴小华看见了报纸上刊登的征文启事,就打算写一篇文章作为给“阿春嫂”的礼物。即便当天中午就要截稿,戴小华仍旧无法按捺自己写作的冲动。最后,她自己开车将写好的稿件送到了报社。

  刚开始创作时,戴小华并没有深入研究马来西亚华语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马来西亚还未正式开放往来的时期,她获准来中国自由访问并讲学。来华前,她认为中国读者们一定会好奇马来西亚华语作家的现状,所以她也“补了补课”。“那时候马来西亚华语作品的读者很少,印刷也很困难,有的作者需要自己一页一页粘出一本书,总共的发行量也不过200本。”看到这些坚持创作的马来西亚华语作家,戴小华觉得自己“必须加入其中,为他们贡献一些力量”。随后她接受了报社的约稿,创作了《戴小华中国行》《冰雪之旅》等游记,收获不少好评。

  作为一部自述性质的纪实作品,《忽如归》记录了一段几乎不为人知的历史——戴小华的弟弟戴华强曾因主张两岸和平统一而蒙受多年牢狱。戴小华一家祖籍河北沧州,她和弟弟则出生在中国台湾。“母亲去世时,这段故事就在我心中酝酿。”戴小华说,那段时间她总梦见母亲向她哭诉,希望能与她的父亲一起落叶归根,合葬在故乡沧州。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评价戴小华,“她有‘寻根’的心,也有‘寻根’的力量。从我初次见她,她就表现出对于汉语和文学的执着。”最终,这部记录自己家庭的作品,不仅让读者更了解她本人,也为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