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从7岁到69岁的他们,都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有着特别的缘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陶邢莹     作者:陶邢莹     编辑:陆玮鑫     2021-04-10 13:31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图说:2021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在上海市体育宫重启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今晨的上海市体育宫,奏响一则乒乓的春日交响曲,2021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在上海市体育宫重启。

图说:新民晚报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代表主办方致辞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7岁的小朋友,勇敢地站上人生第一个乒乓赛场,不畏困难、勇敢挑战;69岁的老球友,再度欢聚在此,一年一次收获满满的幸福。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不解之缘,每一个人都有一则温馨而精彩的故事。

“偷师”世界冠军


  69岁的交大退休教师朱建明是本届赛事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他摩拳擦掌,希望用今天的比赛给自己追随了多年的“乒乓春晚”收官。

图说:最年长参赛者朱建明一展身手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一件穿了多年的运动短衫,胸前印有交大两字,是他参加晚报杯的幸运衫。“我打球动作难看了点。”一上来,朱建明谦虚地说。不过,他报名参加的是丙级A组,为何有这份自信?这还得从他长达60多年的乒乓爱好说起。

  小时候在崇明岛长大的朱建明,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学校里只有一张破破烂烂的球台,每天下课后从仓库里翻进去,和同学们抢台子用,哪怕只发两个球,对他来说也是幸福的。17岁时,他去外地参军,在部队里担任军体教员,带领乒乓队参加当地比赛。“我成了运动员的陪练,渐渐地水平提高了不少。后来我同他们一起参加比赛,竟然有一次拿着光板还把第三名打败了。”那段回忆,令他格外自豪。

  转业至交通大学后,朱建明更是如鱼得水。“我们交大水平最高的就是世界冠军丁松了,他是校队的总教练。”朱建明几乎天天去观摩球队训练,边看边学。平日在交大乒乓房里,他不仅和老师切磋球技,还会向年轻的学生们发起挑战。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每天去交大打一两小时球,是雷打不动的习惯。昨天,他还去球馆进行赛前特训。

图说:朱建明在比赛中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在世界冠军的影响下,朱建明的乒乓技艺又有了质的飞跃。过去几年,他连续参加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最好成绩是闯入64强。今天,他的对手中,还有来自日本的能濑徹,这也是晚报杯的老朋友,朱建明此前还没跟他交手过,对此,他表示:“能来晚报杯的,水平都很高,即便是一轮游也没关系。最后一次参赛,总要留点美好的回忆。”

在赛场上长大


  小小的个子,却有一副不服输的表情,出生于2014年的魏德文是本届比赛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这是他第一次站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赛场,不过,他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渊源,可要追溯到婴儿时期。

图说:魏德文比赛中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8个月的时候,魏德文就坐在婴儿车里,跟着妈妈张瑜来到了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现场。妈妈是华东理工乒乓球俱乐部的教练,这场乒乓盛会,是华理俱乐部每年的保留节目。所以说,晚报杯陪伴着魏德文慢慢长大。等到会说话了,每次来到现场观战,他还是大哥哥、大姐姐们最得力的后援团,为他们加油打气,与此同时,乒乓球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是魏德文首次参加的比赛,他在乙级C组的序号是1号,是该组别第一个报名的选手。不过,赛程一出,竟然都是熟人,组里的对手都是妈妈带过的学生,比他大了整整7岁,身高也相差近40厘米。赛前一晚,小德文有点打退堂鼓,妈妈鼓励他:“你就去见识一下,和哥哥们玩玩,重在参与。”今天来到现场,小德文还真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绝不向曾经给他喂球的哥哥们求饶。

图说:魏德文比赛中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站上赛场,就是胜利,输赢不重要。”张瑜说,“每一名运动员,一定是从输开始,能输得起,未来才能赢得了。”这一次,魏德文给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交了学费,但明年、后年和未来,他将在这个舞台上,变得越来越强大。

最忠实的观众


  首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倒计时100天之际,应运而生。

图说:市乒协主席陈一平主持开幕式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上海市乒协主席陈一平见证了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诞生、发展和壮大。早在2005年,他就担任世乒赛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是首届晚报杯筹划工作的参与者。从上海市体育局退休后,他继续活跃在乒乓赛场上,每次和各地乒协分享工作经验时,他总是自豪地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是上海的“拳头产品”。陈一平想对广大乒乓球爱好者说:“今年尽管比赛时间和地点变了,总体规模也少于上届,但我们将坚持五个不变,即快乐乒乓的理念不变,公平公正的规则不变,高质量办赛的要求不变,服务至上的态度不变,防疫措施的严格不变。力争让每一位参赛者都能通过赛事,取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图说:姚振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新民晚报记者 李天扬摄

  一位神秘嘉宾亮相现场,引起了资深球迷的注目。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会员姚振绪也来为晚报杯捧场。“现在大家都太幸福了,能一年一聚,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盛会。我小时候也在这里比赛过,影响力远不及现在……”定居北京的姚振绪很羡慕老友徐寅生,“他在上海总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还时不时上场打两下,我要向他学习。”对于姚振绪来说,新民晚报红双喜对他而言,也是一个老友相聚的舞台。

图说: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楼世和(左)从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手里接过突出贡献奖奖牌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赛场上,颜值最高的“彩虹球台”,吸睛无数。据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楼世和介绍:“这是红双喜用最新工艺打造的彩虹球台,在此次比赛中可是首秀!”该球台响应国际乒联和WTT推崇的视觉效果多样化潮流,而且使用了更为环保的镶嵌工艺。能在彩虹球台体验一把国际大赛的感觉,此次参赛运动员有福了。 (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记者手记:陪伴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若要形容乒乓爱好者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之间的关系,这是最好的诠释。

  来自曹燕华俱乐部、华东理工俱乐部、中乒院等青少年乒乓训练机构的孩子们,是晚报杯的新朋友,他们从这个舞台起步,正式站上乒乓赛场,编织起进军国家队的梦想。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年人,成了晚报杯的老朋友,年年都能有比赛机会,一圆年少时未能实现的乒乓梦,直至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依然乐此不疲。还有一批曾接受过专业训练的青年选手,虽未能站上奥运赛场,却在这里实现了金牌梦。

图说:晚报杯伴随着一代代乒乓爱好者成长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今天的比赛,定在9点半正式开始,不少参赛者提前两个小时抵达,熟悉场地、同球友们交流,一片热情充斥着体育馆。不少参与过的朋友留下了这样的评价:硬件过硬、组织专业、氛围热烈。这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赛事,而是这座城市里一个生动活力的文化表情。乒乓文化,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蔓延开来,深入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深入每一个乒乓球爱好者的内心深处。(陶邢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