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话题 > 正文

法网为何拒绝鹰眼?仅仅是因为传统吗?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华心怡     作者:华心怡     编辑:江妍     2018-05-29 12:48 | |

不随大流,法国人一直走自己的路。2005年,鹰眼通过国际网球联合会的测试,成为一股被广泛接受的潮流,并使用于高级别的网球赛事中。球迷也早已习惯了通过现场大屏幕的回放来确认球员们的“挑战”到底眼力如何。偏偏在罗兰·加洛斯,此处无鹰眼立足之地。

鹰眼.jpg

AF6E46F59907BB6363BDA549F4D82467.gif

图说:鹰眼技术已普遍运用于各网球赛事中 图TP

投反对票的,可不是球员,也不是球迷,他们支持革新的呼声可是一浪高过一浪。那么,为什么红土大满贯偏偏说不呢?

说来说去,最概括的回答不外乎两个字:传统。过去两年,杰拉米·波顿作为法网总裁,其主要责任之一便是使法网摩登化,与当代接轨。但在开赛前的见面会上,波顿却对不用鹰眼这回事态度铁了心。“在红土上,这很简单,球打过来总会留下一个印记,界内还是界外一目了然。当然,让我们的比赛与其他赛事有所不同,这也是我们所乐见的。我看不出有任何改变现状的理由。”

timg.jpg

图说:法网始终拒绝鹰眼 图TP

几乎每一场比赛,裁判都会从裁判椅上下来,亲自到场边检查球员某个关键球的“进”还是“出”。昨天德约科维奇的比赛,以及因雨中断的纳达尔比赛,都没拉下这个场景。没错,通常情况下,红土这样特殊的场地,印记总是能够辨认。但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蠢办法,因为裁判有些时候看到的,其实是其他回合击球的印记。而遇到大风吹过,说不定球员本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的球落到了哪个位置。莎拉波娃向来直爽:“为什么我们不用鹰眼技术呢?是钱的问题吗?我想不是。”而红土的宠儿纳达尔来到法网言行总是谨慎,即便如此,他也婉转地表过态:“如果要在法网加一点科技元素,我会理解。”

不过直到现在,法网无人屈服。一意孤行,多少会带来些与众不同。(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华心怡 巴黎今日电)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