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金爵奖入围影片《翻译家》:追求细腻,讲究细节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见习记者吴旭颖     作者:见习记者吴旭颖     编辑:沈毓烨     2018-06-21 14:37 | |

图说:《翻译家》剧照 网络图

   开场模模糊糊的资料影像仿佛一开始就为《翻译家》定下了写实的基调。影片讲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灾后,古巴接收许多难民前来治疗,哈瓦那大学俄文教授马林(罗德里格·桑托罗饰)被派遣临时充当医院翻译的故事。片中情节的展开像纪录片一般平铺直叙,观众看完说不出哪里震撼,却又对每个细节印象深刻。当最后字幕升起,“男主人公的两个儿子导演了这部电影。”人们恍然大悟,平实而细腻的叙事方式源于导演的真实记忆。

   生活中,故事总是从人与人的交往开始,片中俄国核灾难受害儿童和古巴医护人员之间却有着语言不通的鸿沟。马林被派到医院做临时翻译,搭起交往的桥梁,也成为故事的开端。但马林是矛盾的,翻译的职责是客观传达,他却并非草木,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一句“癌细胞扩散了,我们无能为力。”就让他支吾许久。每天亲眼目睹孩子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还要亲口告诉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将不久于人世。死亡的压抑氛围挤压着马林的正常生活。

   影片把选择的困境同时摊在马林和观众面前。镜头摇摇晃晃在隔离病房的绝症男孩亚力克西和健康活泼的儿子哈维身上切换,年纪相仿的两个孩子代表着马林面临的选项:一边是人道主义的大爱,另一边是自己的美满生活。苏联解体的新闻传来,古巴经济危机导致物资短缺。儿子营养不良,马林无暇顾及;为了给医院的孩子提供绘画的纸张,他却没有太多犹豫就牺牲了自己重要的论文。不经意之间,导演已经用镜头语言说明了马林的取舍。

   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许多作品都做出过不同的解读。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里伤者的痛苦令人动容,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中消防员妻子的讲述也感动过许多读者。但对更多人来说,直面灾难的亲历者和舍生忘死的英雄仍旧遥远。《翻译家》的马林是和所有观众一样的普通人,当面对孩子们真切的伤痛,他的逃避、懦弱、犹豫、倔强都激起强烈的同理心。世间难得双全法,最终,演员罗德里格·桑托罗用坚实的背影演绎着马林对伟大事业的追逐,同时也用斑白的鬓角和疲惫的神情述说着他对家人的辜负。选择的代价让人性的光辉显得更加珍贵。(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