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哈佛女孩”何以夺冠?文化素养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赵玥     2018-09-02 09:55 | |

图说:周颖在领奖台上 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 摄

  所有艺术赛事的比拼,最初考量的或许是过硬的功底和高超的技巧,可但凡比进入高阶境界,最终还是文化素养的较量。这段话用来解释“为什么是周颖最终摘下第二届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桂冠”再贴切不过。

  毕业于哈佛大学文学专业的周颖,酷爱俄罗斯文学,又在美国诗歌中获得养分,年纪虽小却展现了远胜于同龄人的成熟和沉稳。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爱读书的习惯让周颖对乐曲的理解自有独到之处:“艺术本就是人对世界的看法,从文学中汲取的养分对我的音乐演绎有很大帮助,我会更能了解曲目的背景以及作曲家在创作时的心境。”

  事实上,在懂得运用弓弦来表达内心感受前,周颖并不热衷于练琴甚至些许厌恶:“我不热爱枯燥乏味的练习,我更喜欢读书。”若非得益于同样是小提琴家的父亲的鼓舞,或许周颖在还未领略弦乐之妙时,便已放弃。但最终,经过了技巧磨砺阶段,周颖不得不承认:“音乐,竟是唯一能展示真我的通道。”

  至今酷爱读书的周颖,在浩瀚书海中获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知识储备,而阅读带来的思考习惯也让她在乐曲理解上更为深刻和深邃,从而令到她的演绎更能触人心弦。决赛阶段,六个选手带来六种不同感觉的《悲喜同源》,周颖的演绎令创作者陈其钢都情不自禁献上掌声。

  这也和周颖深受文学滋养不无关系,早在1/4决赛时,她就对《悲喜同源》做了创作背景调查和深度剖析,她说:“我知道,这部作品是陈其钢先生痛失爱子后的作品,其中蕴涵了作曲家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深刻的感悟。我想,我要做的就是尽量将作品演绎地饱满,用具有东方韵味的表达把个中复杂情感通过演绎层层传递,将这份深刻表达出来。”

  尽管最终周颖没有拿到“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但毋庸置疑,她对于《悲喜同源》的优秀演绎也为其夺冠大大加分。琴棋书画也好、吹拉弹唱也罢,艺术的终极比拼拼的还是文化素养,当跨越了前期的技艺积累、中期的艺术感悟,最终拉开差距、能够胜人一筹或许就是“爱读书、勤思考”的好习惯。(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