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时代海外华文创作,始于乡愁而不止于乡愁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陆玮鑫     2018-11-18 23:50 | |

图说:第三届“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现场(网络图)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更多中国人离开故土,走向世界,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第三届“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今天在上海市作协进入了高潮,论坛主题为“诗情雅意与时代担当”,从“乡愁”走出的海外华文文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是不是能够更新,更深?

  繁荣的文学批评是上海文学版图上一道特别的风景。在这个特别的风景中,应当有关于华文文学批评留下的浓重的色彩。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认为以“诗情雅意和时代担当”为题,十分契合现实,“在当今变动不居的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正在受到极大的冲击,文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小天地里抒发个人的诗情雅意,而应当体现时代的呼唤,思考和表达人类所共同关注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王伟提出,在这方面海外华文文学作家,接触过更加多元的问题,见识过更加多样的世界,对这样的主题通过各自的作品有不同寻常的阐释。这是人们对于海外华文作家的普遍希望。

  “乡愁”是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诗歌的重要灵感,但是改革开放40年,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旅美诗人王性初提出的作为中华文化受教育者,“乡愁”应该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乡愁,应该要超越乡愁,应该让我们乡愁有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让乡愁更新、更深。

图说:《移民岁月》封面(网络图)

  语言隔阂、文化差异、位置缺失,所有这些困扰着新移民群体共通的问题,作为王性初作品的评论人刘登翰认为,古代人们走得再远还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与文化当中,而现在,很多异国者的乡愁是在海外文化暴雨当中的乡愁。以王性初的作品为例,他写到曾经在澳大利亚待的半个月,用的都是刀叉,都是吃的香肠,突然第四五天出现一碗白粥,他幸福不得了,一碗稀饭唤起他强烈的乡愁,这是离开故土文化的一种强烈的乡愁。“但离开故土了,给他心灵造成一种创伤,这是他个人的经验,不是所有的诗歌源头都带有心灵的创伤。”

  评论家们提出,被誉为“北美华文女性作家代言人”的曾晓文笔下的人物不再停留于漂泊流浪和失去根的迷惘而追求落地生根的境界,她的长篇小《移民岁月》代表这一精神改变,它对中西人物几乎泼洒同样的笔墨。她在过去几年中,在不由自主间担当起文化使者的责任,不定期为中国报纸写作撰稿介绍加拿大的文化,甚至重新翻译了加拿大著名的长篇小说《绿山墙的安妮》,这是她在写作中抒发诗情雅意和传播文化一些自觉体验。因此,她的作品被评论家认为“叙事突破超越了乡愁、乡情,超越了新移民本身,也超越了种族、国度,已经上升到对人性、对宗教的关切和怜悯。”

  海外作家是最没有功利心的,“为灵魂而写作,代表了海外一些作家创作的追求。”也是时代赋予海外华文作家的责任。(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