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是冰河,不是末日,疫情改变了我们的观影体验吗?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涛     作者:金涛     编辑:吴旭颖     2020-05-17 15:47 | |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电影院所代表的大银幕、黑匣子和集体观影,始终具有神秘的力量。电子消费社会中,人们越是被多屏隔离,越愿意被影院绑架,坠入黑暗空间;越是观影孤岛,越愿意迈出家门,回归同类,分享情感体验。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
  毫无疑问,世纪疫情对电影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数十个国际电影节被迫取消,数百部电影制作中断,数千个影视企业注销,数万家电影院歇业,从生产、推广到放映,全产业链的从业人员都感受了阵痛。有人担心,疫情过后,以影院为载体的观影消费方式会否经历大变局?

图说:疫情影响了人们的观影习惯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疫情是一场速冻的冰风暴,它对文旅行业的冲击,主要来三方面:一是打击流动。航空、旅游和等所有倚靠流动性要素的行业都被深深撼动;二是减少聚集。演出、会展和赛事等所有强调聚集性特点的业态都被悄悄重塑。三是避免密闭。邮轮、影院和剧场等所有符合封闭条件的空间都被人人嫌弃。其中,邮轮因符合上述全部三个特性,将成为复苏时间最慢的产业,电影院作为人群易聚集的密闭空间也深受其累,这是全球影业的冰河时代,但不是末日孤舰。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疫情期间,人们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二律背反:短短三个月时间,有人观看的电影,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和。当然这些体验都是在云端进行的,与其是看电影,不如说是追剧。人类步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无论是音乐或是娱乐,都在朝着数字化、直播化、虚拟化转型,疫情加速了这一过程,但是无法改变电影院的根本属性,即公共空间。这是线下和线上观影方式最大的区别,也是电视至今无法取代电影的原因。况且,焕然一新的多厅电影院是都市商业综合体依附和青睐的对象,作为消费社会的经典场景,电影在引领文化消费方面的“赋魅”效应,不可忽视。
  一是拟真。今天,尽管人们已经习惯在电脑上看电影,还是有大量的年轻观众涌进电影院,希望看到更多更拟真的世界。去年以来,4K修复版经典电影回归大银幕潮流,即是明证。看大电影好比赴一场视觉盛宴。超分辨率技术大幅提升了画面分辨率,历经岁月侵蚀的图像修复如初,尘封已久的光影呈现原始色调时,那种数字电影所不具备的胶片质感,仿佛凝固了时光,为电影院带来了神奇的魔力,电影院捕捉细节、还原场景的“拟真”功能,引领了全球影院的技术升级,带动影院从2D迈向3D,从多厅迈向巨幕IMAX,从高清迈向超高清。未来VR和互动电影的结合,为电影发展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二是离间。每到节日,返乡过年的小镇青年就会成为票房主力,看电影不仅是习惯,而是城市化生活方式。尽管很多人通过移动终端而非影院观看电影,不过这一趋势却伴随着一种持久的影院乡愁之情。电影的本质是白日梦,所有的影像叙事只为彼时造梦。这一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尤为明显。近年来,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的银幕增长速度远高于一线城市,无论对小镇青年,还是城市白领,电影院对于他们而言,除了满足一般的娱乐体验外,还是一个逃避现实压力的空间,一个情绪渲泄的出口,更是一个造梦托梦的场所。电影让观众暂时失去身份、地位和权力,营造平等观影的心理共享空间。
  三是沉浸。所有表演艺术都有“黑匣子”的场效应。今天,人们喜欢成群结伴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在影迷们看来,这有一种脱离日常的仪式感。电影院天生所带来的沉浸感来自于其有特殊的“场”效应:黑暗环境抹平了观众之间的差异;密闭空间拉近了观众之间的距离;光影惊颤极易感染观众之间的情绪。粉丝文化的兴盛,使进影院看电影的行为超过对电影本身的体验,带有更多的认同功能,成了一种“打卡”,或者“还老爷子一张电影票”,观众消费和享受的是一种集体情感。
  四是交换。电影院除了放映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为人们所忽视,即电影院还是重要的社交平台。每年,数千部电影的首映礼是电影院重要的吸引流量导入活动,全球一百多个电影节所带动“红地毯”效应,仍然持续推广和延续着电影文化,也间接证明,人们渴望的不仅仅是电影,而是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社交体验,电影院这个公共场所蕴含的大众文化价值,同样是观影行为背后的精神意义。
  诚然,此次疫情对电影院提出了公共卫生安全的挑战,例如,密闭空间的新风系统、社交距离的座椅设置以及密集放映的场次消毒,等等。但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改良措施,不是灵魂革命。未来改变人们观影体验的一定是科技,不是病毒。(金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